杜聿明的历史地位,杜聿明的真实身份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6-05 23:03:48

老蒋的特级上将委任状

当然在和平年代这么执行没问题,但30年代的中国很么情况,抗战啊,从影视剧和文学作品中也出现一个情况,就是有的部队会火线晋升,因为减员,也会出现少尉连长,少校连长,如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面的主角龙文章就是一个少校。

实际上在抗战中这也是一个常态,很多指挥员职务的晋升并没有按照上面的最低年限执行。比如后来国军中坚的黄埔系毕业生们,当时1925年毕业的一期黄埔生中,胡宗南、李延年、黄杰、桂永清等到了1937-1938年这两年时间都已经担任了主力军的军长。而此时距离他们毕业的时间不过才10年出头年,这个时候他们最多也就是个少将,充其量也只能担当一个少将旅长(师长)而已。

在战争年代这种当“官”的晋升,远远地滞后于“职”的晋升的怪现象已经很普遍。

杜聿明的历史地位,杜聿明的真实身份(5)

抗战时郑洞国才少将但却挂了中将军衔

因为是战时,所以军政部铨叙厅也管不了这么多,造成了很多将领们在升任师长和军长后,开始佩戴中将军衔,升任团长的则是直接带上上校军衔。但实际上他们的军衔并不被军政部(国防部)和国军内部认可,更不能领到的工资。

中央军如此,就不要说地方军了,这个官不配位在很多地方军阀中很常见。

比如川军的“傻儿军长”范绍增,其实也是职务军长,在铨述上也只是少将,范绍少将挂中将衔还算好的,最搞笑的是国军为了收编一些“临时工”比如土匪或者其他抗日队伍,经常会委任这些人“上校团长”,“少将旅长”等职务军衔,正如当年楚云飞招揽李云龙一样“云龙兄,我这少将副师长一直给你留着”的段子一样,压根就不是“正式编制”,这也难怪一直占便宜的老李不去,队伍打光了,还不是任人宰割,因此在战争年代,队伍才是硬道理,很多人宁愿要职务军衔也不要铨述厅的正式军衔。

杜聿明的历史地位,杜聿明的真实身份(6)

范绍增人事上是少将,却挂2星中将

因此综合而言国军的军衔从诞生开始就一直分真假两个之分,“真的”是参述厅任命的,“假”的是根据战时职务来,在那个遍地师长、军长的年代,将军更是多如牛毛。

中将多如牛毛

而至于杜聿明为何不能当上将,其实原因更简单,并非如网上很多人说的那样,说杜老总总是谦让,而是杜聿明压根不够资格担任。正如前面所说,国军军官的军衔,一个是按照资历由铨叙厅正式任命的“真军衔”,另一个是根据职务任命的“假军衔”杜聿明在这两个条件上都不符合。

第一,是根据资历来的。

从杜聿明的资历上毋庸置疑,黄埔一期生,在1936年升少将,到了1939年升任第五军中将军长,但这个仅仅是职务上,从人事上来看直到1945年初的时候,杜聿明才正式担任中将官职。

到了解放战争之中,杜聿是国军900多个中将中算是实打实的正规编制“中将”。别看国军中有900多号中将,但实际上很多都不是铨叙厅给颁发的,多是因为部队扩编之后的职务军衔,比如廖耀湘在1947年担任兵团司令官的时候其实不过是少将,但因为是兵团司令官所以因为职务可以挂中将,同样的还有新一军军长孙立人、第五军军长熊笑三这些人。

因此杜聿明的“中将”是实打实,在这一票中将中要领先于其他人。

杜聿明的历史地位,杜聿明的真实身份(7)

抗战任新6军军长廖耀湘人事是骑兵上校

不过国军从“中将”到“上将”的鸿沟太大了。

想要晋升国军的上将讲究的是选升制度,说白了就是这个上将不退休或者去世,压根就没人能递补进去,所以国军没转进宝岛之前升任上将的不过才30多人。

而别看杜聿明是黄埔一期的,但他同期学生这种的资历根本就不够,要知道一直稳压他的关麟征、宋希濂等人也不过才是中将军衔,同时他的老上司,一直扶持他的徐庭瑶在1949年以前也是中将,因此作为后来者短暂离开过中央军的杜聿明论资历根本没前面这几个人高,这几个人没当上将,他自然也不够资格。

杜聿明的历史地位,杜聿明的真实身份(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