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的历史地位,杜聿明的真实身份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6-05 23:03:48

徐庭瑶的资历很少,也不过是中将

第二,是根据职务来的。

也就是我们说的“假军衔”,从这里来看蒋玩了一个小聪明,那就是对于中将们的区别对待,对于那些能力很强的军人,或者是掌管一方的大员,他会以中将加上将衔的名义来让他们通过职务变成名义上将(但铨叙厅的人事里面,他们本质上还是中将)。这些中将加上将有抗战时期的:张自忠、薛岳、余汉谋、张发奎等人。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国军成立了和抗战一样的战区单位:前期是绥署,后期的剿总这些人都是要上将以上军衔才能担任,而当时西北王“黄埔太子胡宗南”就是以中将加上将名正言顺的领导西北绥署,同样的还有短暂担任沪卫戍区总司令的汤恩伯,也是因为职务之便担任了中将加上将衔。

杜聿明的历史地位,杜聿明的真实身份(9)

抗战时的中将汤恩伯偷偷给自己加1星

而当时的杜聿明是什么职务?东北保安司令,他上面还有东北行营主任(绥署级别)熊式辉上将,徐州剿总的副司令这个职务也是中将担任,因此,无论是什么职务他最多只能到中将。所以杜聿明实际上是位卑权重的中将,想要当上将实际上很难。如果按照他这个职务能担任上将,那么早期的王耀武早在被俘前就是上将。

而有了上面资历和职务两个原因,就不难了解指挥几十万大军的杜聿明,为何会一直当中将的悲催之处了。

杜聿明的历史地位,杜聿明的真实身份(10)

东北胶东的卫立煌才是实打实的上将

雨田君说

在当时国军“少将满地走,中将一箩筐”的现象,实际上也是反映了当时国军在军衔制度上混乱,在战争年代随便拉出一支人马就能当将军,指挥几百人是中将,指挥一个兵团十几万人也是中将,这也导致在作战中缺乏统一的衔接,影响其作战效率,也为后续国军在解放战争中溃败在指挥上埋下了伏笔……

— The end —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