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讲了什么,三顾茅庐讲了什么事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6-12 07:29:59

兴趣相投的社团圈子一般会在一起交流啥呢?不就是互相探讨、互相学习,然后促进共同进步。据说,在诸葛亮那个小圈子里,石韬、徐庶、孟建等人对于求知的事情都非常认真,读书都是力求精熟,只有诸葛亮“观其大略”。这一点,到了我们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是很容易理解的,说明诸葛亮这个人读书是读得很通透的,知道“抓重点、取精要”的先进思想。

谈理想抱负也是年轻人的必备交流项目之一,诸葛亮曾言石韬、徐庶等人有刺史、郡守之才,关于对自己的评价却笑而不语。

后来孟威欲北归故乡,实际上就是想北上到曹操、袁绍那边去寻求发展机会,但诸葛亮却劝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况且北方你人生地不熟的,何必舍近求远呢?咱们大荆州不香吗?不也有很多机会吗?

就这样,诸葛亮在隆中一直隐居了、等待了十年,直到27岁时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才完成了从潜龙在渊到飞龙在天的蜕变。

三顾茅庐讲了什么,三顾茅庐讲了什么事(5)

这里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一个17岁的流落他乡的孤独小伙子,诸葛亮是怎么积累起他后来的才气和名气的呢?不然怎么能惊动刘备三番五次来请他呢?这一点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

其实诸葛亮真的很聪明,他很早就想清楚了社会阶级跃升的深层次逻辑。一个人,要想登上一个高级平台,不外乎几条途径:一是你一出生就在这个平台和圈子,比如袁绍和曹操那些人中龙凤;二是祖辈帮你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和人脉,让你可以事半功倍地去闯去试,比如小霸王孙策;三是你身上具备了让人垂涎三尺的资源和才能,让那些霸主、老板对你求之不得,比如荀彧和周瑜等士族翘楚。作为当时的诸葛亮来说,他能走哪一条路?无疑是第三条最可行,他得自行修炼才能,还要用名气去吸引那些对人才有迫切需求的老板。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打造个人品牌思维。

三顾茅庐讲了什么,三顾茅庐讲了什么事(6)

但是,个人品牌是很那么容易打造得起来的吗?你的自我能力,也就是产品质量,有没有保障?你的渠道建设有没有可行性?你的目标方向是不是很明确?这些都是需要慎重考虑的,也是有极高的门槛的。

诸葛亮采取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自我学习和扩大影响;他的主要优势也有两个:天赋和圈子。

大家别看诸葛亮家道中落了,但是作为一个传统世家大族,其背后的人脉圈和影响力还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诸葛家族在荆州虽然不是顶级士族,但也还是很有社会背景的。诸葛亮的叔叔诸葛玄生前就和荆州一把手刘表关系就很好,诸葛亮的两个姐姐,大姐嫁给了襄阳望族蒯祺, 二姐出嫁庞德公之子庞山民,这两个家族一个是荆州的仕途代表,一个是荆州的学术代表,再加上诸葛亮的岳父是沔南名士黄承彦,社会资源和人脉也是很丰富的。

三顾茅庐讲了什么,三顾茅庐讲了什么事(7)

诸葛亮每天躲在隆中晴耕雨读,但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这才是他逐渐声名鹊起的底层支撑逻辑。有才华、懂营销,有渠道、能扩散,诸葛亮的“自我品牌建设”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大家在借鉴他的思维时,一定要认清自我形势。

诸葛亮喜欢吟唱《梁甫吟》,那是在干啥?歌以言志嘛,就是通过这种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把自己的志向和诉求传播出去呀!

诸葛亮为什么还喜欢教老百姓唱《梁甫吟》或者他自己创造的一些诗歌?其实那些老百姓能理解个啥?不就是诸葛亮借助口口相传的方式在进行市场广告预投放吗?用过的都说好,其实用没用过不重要,说好才重要。

当然,这些其实都是次要的,都只能算得上是锦上添花。真正帮助诸葛亮逐渐打响名声的,其实是他身边那些饱学之士对他的认可,这放到我们今天,专业上叫“行业认证”。庞德公、水镜先生、黄承彦等“专家”的权威推荐和认可才是高效的,庞山民、徐庶、庞统、崔州平等行业俊才的衬托和赞誉才是有分量的。

三顾茅庐讲了什么,三顾茅庐讲了什么事(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