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讲了什么,三顾茅庐讲了什么事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6-12 07:29:59

“孔明,卧龙也”,这是荆州士族圈、学术圈给诸葛亮的顶级行业证书;“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是荆州士族圈、学术圈为诸葛亮、庞统量身定制的精彩广告投放台词。诸葛亮虽然一直没有出仕,但是江湖名望却在稳步提升。这其实就是和我们当下的“概念影响”、“概念推广”是相似的逻辑。

当一种声音在外面传播久了、多了,被人接纳和认可只是时间和体量的问题了。有很多不明就里的人喜欢抬杠,说诸葛亮既然有经天纬地之才,为什么不早点出山辅佐刘备,刘备为什么不早点去请他出山?这不是无理取闹吗?刘备到荆州是什么时候?诸葛亮身上的品牌效应扩散出去不需要时间和渠道吗?

总而言之,诸葛亮的成名之路实际上是一个标准的品牌建设之路,具体可以去参考当下那些“概念车”的发布逻辑和目的。

刘备为何要请诸葛亮出山?

三顾茅庐讲了什么,三顾茅庐讲了什么事(9)

很多朋友对刘备的“三顾茅庐”其实是理解不透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站位不够高、认知不够深。没有当过老板的人,会觉得没有诸葛屠夫也不见得会吃带毛猪,地球少了谁也照样会转;只有当过老板的人,才能理解刘备请诸葛亮出山背后的真正意义。

有人说,刘备三顾茅庐的根本原因就是徐庶和司马徽的极力推荐,这确实很重要,因为职场之中,人才招聘,专家、熟人的推荐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但是,大家想一想,刘备当时混得不咋样,可毕竟是一个老板;诸葛亮虽然也有一定的名气,但毕竟是一个20多岁的职场小白,刘备为什么要放低姿态去三请诸葛亮?老板三请大神的故事在历史上不是没有,但那些大神基本上都是经过市场验证的。比如说,一个老板亲自去请一个资深职业经理人,这是很正常的;但一个老板亲自去请一个从未参加过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这正常吗?

三顾茅庐讲了什么,三顾茅庐讲了什么事(10)

前面为什么说只有当过老板的人才能真正把这个问题想明白呢?因为很多事情,只有感同身受之后,才能看到问题的本质。

刘备筚路蓝缕、创业维艰,他兜兜转转20来年,他的创业轨迹是什么?

先混社会,慢慢融资组建自己的小团队(民团),然后想混入正轨公司积累经验和资本,但是他参加平定黄巾起义混来的一官半职却说撸就被撸了,让他感觉在东汉这个央企集团混是没啥机会的,朝中无人莫做官嘛!

央企混不出名堂怎么办?退居其次,到比较有发展潜力的地方企业找机会呗!他先后投靠过曹操、袁绍、公孙瓒、陶谦、再曹操、再袁绍、最后南下寄身于荆州刘表,别看刘备老是跳槽,但其实他每次就业、跳槽的逻辑都不一样,比如他第一次跟随曹操是想搭上曹操草创的顺风车,他第二次投靠曹操却是想从已经做大做强的曹操集团融资。但是,辗转反侧之余,刘备真正得到了什么呢?袁老板、曹老板、刘老板等,哪一个不是人精?他们会真心支持你刘备创业成功,然后来跟他们打擂台、争市场吗?

三顾茅庐讲了什么,三顾茅庐讲了什么事(11)

那么,刘备为什么兜兜转转几十年却没啥成就呢?而曹操、袁绍却干得风生水起呢?这就牵涉到创业几个核心要素,创业其实就是在抢占有利时机的情况下,依靠资本和人才优势,完成对市场的占领直至垄断。刘备有啥?要地盘没地盘,要资本没资本,要人才没人才(别拿关羽、张飞来抬杠,那只是创业团队中很小的一部分)。好时机(创业风口)已经错失,好地盘(地形优势)已经被人抢占,天时地利人和,已失其二,刘备唯一的出路和机会,只能是在“人”上去琢磨了,一个是“人和”,一个“人才”。

所以,大家在理解刘备的为人处事方式上,一定要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他为什么要标榜他那让人质疑的皇叔身份?他为什么明知犯了兵家大忌也要带上新野百姓撤退?他为什么到哪里都要表现出一副仁德君子的模样?他为什么要对下属表现出一副肝胆相照的样子,动不动就抹眼泪?甚至他后来为什么要不管不顾地给关羽报仇?他不这样做不行,不这样做,他就自己败了自己的人设,就自己砸烂了自己的招牌,他的团队文化就不攻自破了。

可我们还是要回到一个熟悉的话题上来——“弱者永远是没有太多选择空间的”。现在哪个老板不知道人才很重要,但是像刘备这样百废待兴的草创公司到名校去招优秀毕业生,他找得到吗?残酷的事实真相就是:他得靠运气,靠捡漏。当时,士族集团的人才市场基本上都被袁绍、曹操、刘表那样的大公司、大老板给垄断了,刘备也就是在徐州得到了一部分郁郁不得其志的徐州士族的支持,比如糜竺、陈登等人。在荆州,靠着会做人、能搞事,得到了徐庶等少数“冒险家”的辅佐,还有吗?刘备当时连参加“名校校园招聘会”的资格都没有,他太难了。

三顾茅庐讲了什么,三顾茅庐讲了什么事(12)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