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美钿饰演的阮菊玲与李桂英饰演的梅菊花
《刀马旦》主要描述了在军阀混战之际,由坤旦组成的“小四喜”戏班通过自身努力获得观众认可,并展开各自人生经历的故事。在民初坤旦极盛,“女人唱戏有什么可看”的社会背景下,“小四喜”经历了散班、师父亡故、师姐妹嫁人退班、小师妹自*身亡等诸多变故,终于凭借自身能力在梨园界立了足。
剧中的《白蛇传》造型
但很可惜,在这整个过程中,真正凸显出坤旦们为了事业奋斗的剧情并不多见,而剧中也多次流露出“有个好归宿”便算完成了一生成就的思路。女主角沈菊仙与大少爷乔浩光的感情故事构成了全剧五成以上的内容,女配角尚菊笙与沈菊仙的携手与争斗构成了三成,其余姐妹的故事、戏班琐事、与历史背景相关的大事件则构成了其余两成。在剧情后期成为四大坤旦之一的尚菊笙,人生始终随着感情问题而动荡,二女争夫、未婚先孕都成为构成其悲剧经历的重要因素。
尽管台词中多次强调应当打破性别歧视,女性应当独立自强,但在整部剧情中,女性角色的标准仍是传统的:她们应当安分守己,通过自身魅力赢得优秀男性的关注,嫁人后相夫教子,即“贤妻良母”类。事业上的成就只是帮助她们获取关注的一项加成,她们的人生仍然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男性为主导的。不可否认,这样的人生观也是值得尊重的,但在这部反复强调“只要戏好,坤旦也能在梨园界唱出名”的思想主题下,《刀马旦》便显得软弱而无力了。
《金枝欲孽》海报
2004年的《金枝欲孽》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一问题。表面看来,侯佳·玉莹、董佳·尔淳、钮钴禄·如玥、苏完尼瓜尔佳·安茜都是皇帝的妃嫔,生死荣辱都在皇帝一念之间,但在实际剧情中,皇帝以及其他男性角色对剧情影响不大,四位女性角色都有着完整的立场设定与性格形象,争斗与合作戏份也被渲染得较为合理。
但如果细究,便会发现,剧情的主要立场仍然是强调“家庭核心”,只不过相比于《刀马旦》,这个核心变得更能引起观众共鸣。玉莹不择手段是为了身为妾室的母亲不受欺凌,尔淳则是为了报答义父的养育之恩,安茜更是因为奶奶身死才决心参与宫斗。
《刀马旦》的要义是“以德报怨”,因此菊仙可以在丈夫“死后”,不计前嫌收留照料并不承认她身份的公婆,但《金枝欲孽》的要义却是“求仁得仁”,角色的行为受人设支配,不被普通道德层面的标准所束缚。
黎姿饰演的侯佳·玉莹
2008年的《珠光宝气》在这一趋势上继续往前了一大步。作为三姐妹的康雅言、康雅瞳、康雅思在人生转折的重要关头,往往选择牺牲或暂时忽略家人的利益,令情势向利于自己个人的角度倾斜。包括三姐妹在内的其他角色,如母亲白筱柔等,也往往从个人的主宰权、掌控欲出发,希望事情趋势全都按照自己的安排发展。家庭、亲情、事业、爱情尽数成为战利品,人物的自身追求逐渐代替家庭,成为剧情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