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
风调雨顺好年头
热热闹闹的元宵节过后,春龙节来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龙抬头”。
它是一个传统节日,在农业上也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春回大地,万物生机勃勃,春耕有序展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文学院讲师赵运涛表示,“龙抬头”的由来与自然天象有关,它的习俗丰富多样,有舞龙、社戏以及各种庙会。
天文科普专家介绍,今年的“龙抬头”发生在晚上十点前后。
资料图:图为舞龙队员进行精彩舞龙表演。陈鑫 摄
- 节 日 由 来-
龙抬头,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今年二月二之后恰逢惊蛰,蛇(民间俗称小龙)、蚯蚓、青蛙等冬眠动物,纷纷被春雷惊醒,抬头出蛰,继而万物复苏,引发春来之生机勃勃。
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因为龙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苍龙醒来,春回大地,也为人间带来一年的吉祥和好运。人们在今天敬龙祈雨,祈求丰收,重新开启春耕秋收的劳作,憧憬一年的好兆头。
这天起,万物复苏,
人们在和煦的暖阳下,
剪头发、吃龙耳、赏春花……
这一天,民间有众多习俗,
一起来了解↓
二月二,剃龙头
二月二可谓“中国传统理发日”, 民谚云“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因此每逢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孩子“剃喜头”,健康长大,出人头地。大人“剃龙头”,辞旧迎新,鸿运当头。
图为石家庄公交司机李永义务为市民理发。(公交供图)
二月二,龙星出
“龙抬头”源于古人对天文的观测和想象。青龙七星中的“龙角星”在春天来临时最先出现于地平线,成为春到人间的标志。
新华社发(周凤连 摄)
二月二,春耕节
二月二处在雨水、惊蛰、春分节气之间,此时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因此,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二月二,龙抬头,庄稼院,盼丰收”,“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这些民谚都形象地描绘了人勤春早、生机勃勃的农耕画卷。
新华社发(孙中喆摄)
二月二,吃龙食
为取吉利,二月二这一天民间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吃面条叫“扶龙须”, 吃油炸糕为“吃龙胆”, 吃麻花为“啃龙骨”,饼也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此外,“二月二吃豆豆”,不少地方当日还有炒豆子、吃豆子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二月二,引龙回
惊蛰节气前后百虫复苏,引龙驱逐。明朝时,二月初二“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或以面和稀,摊为煎饼”,用以“引龙,虫不出也”,亦可持清香、艾草遍熏家中角落,驱走蛇、虫及霉味。
二月二,回娘家
北方的一些地区,还有在二月二接已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的习俗,所渭“二月二,接宝贝儿,接不来,掉眼泪儿”,表现出父母盼女归的心态。
二月二,占鳌头
传说,农历二月初三为掌管功名禄位之神文昌帝君的生日。他曾73次化生人间,清廉仁厚,玉帝便让他执掌科甲,主持文运功名。后人当官求学,便祭拜他。古时小孩子在二月二行开笔礼,表明准备开始正式学习,取“龙抬头”之美意,饱含父母“望子成龙”“占鳌头”的期盼。
新华社发(田晓丽摄)
二月二,踏青节
二月二这一天,也叫“踏青节”。相传从唐代开始,长安的百姓便会在这一天,三五成群到郊外踏青。人们还会还提篮执铲,去挖鲜嫩的荠菜佐食。
“龙抬头”,好兆头
在这个春光明媚的季节里
许下美好的愿望吧
提振自己的精神头
让好运,从这头直到那头
愿我们每个人
不负春光、不负自己
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微博、央视新闻、纵览新闻、新华社、中国新闻网等
来源: 燕赵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