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架的好处,大陆架广阔有什么好处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6-20 13:06:36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1.中国领土的四至点: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ºN多);最南端——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4ºN附近);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ºE多);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73ºE附近)。南北跨纬度近50度,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60多度、约5000千米,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显著的国度。

2.我国的临海:我国有18000千米长的海岸线,我国的临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岛以东直接濒临的太平洋。

3.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①从纬度位置来看,我国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横穿我国南部,南北跨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北温带,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这种南北跨度较大的纬度位置,使我国拥有丰富的热量和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有利于我国多种农业经济的发展。

②从海陆位置来看,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这种海陆兼备的位置,使东部沿海地区多优良海湾,便于发展海洋运输,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东部辽阔的海域,不仅便于发展海洋事业,而且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深受海洋的影响,降水丰富,有利于农业生产。我国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4.我国的行政区划:我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我国拥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我国有两个简称的省级行政区有甘、陕、云、贵、川五个省区。

大陆架的好处,大陆架广阔有什么好处(1)

6.描述某地的地理位置特征,应包括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两方面的特征。其中,绝对位置即为经纬度位置,以及由此确定的半球位置、五带位置、气压带风带位置等;相对位置包括自然地理位置(如海陆位置、傍依的山河或所处地形区部位、板块位置等)、经济地理位置(交通位置、所处经济区、与发达地区的距离等)、政治地理位置(相邻的行政区)等。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①我国人口分布界线:黑河——腾冲一线。

②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东南多,西北少。

③我国人口分布东南多、西北少的原因——

a、自然条件:东南部距海洋近,平原广阔,地势相对低平,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自然条件优越;西北部深处内陆,多属干旱地区和高寒地区,自然条件恶劣。

b、开发历史:东南部开发历史悠久,自古农耕发达;西北部开发较晚。

C、社会经济条件:东南部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城镇多;西北部工商业和交通运输业不发达,经济落后。

2.我国的民族构成:我国共有56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92%,其他55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

3.我国人口在400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壮满回苗维,彝土蒙古藏”。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人口最少的是珞巴族。

4.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

中国的地形

①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②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③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

2.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①第一级与第二级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

②第二级与第三级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1)有利影响:

①西高东低的地势,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②西高东低使大河东流入海,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③在地势阶梯的过渡带,大河形成巨大落差,形成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④地形类型多种多样,为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山区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水电业)。

(2)不利影响:

①山区面积广大,平原面积较小,耕地资源不足;

②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经济发展滞后;

③海拔较高的高寒山地和高原,不利于农业发展;

④山区易发地质灾害。

4.山脉成为地形区界线,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

大陆架的好处,大陆架广阔有什么好处(2)

5.我国地形区之最

大陆架的好处,大陆架广阔有什么好处(3)

6.我国地震多发的主要原因是——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地带附近,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交会处。

7.我国的主要地震带有:

①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

②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③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

④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的山地。

8.我国的火山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南部、东北山区、台湾、海南岛等地。

9.滑坡灾害——分布在山区的陡坡。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地形坡度陡;岩石破碎,坡面物质疏松(断裂面、植被破坏严重);多暴雨。

10.泥石流灾害——分布在山区的沟谷。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地形崎岖,地面物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多暴雨。

11.描述某区域的地形特征——一般从海拔、地势起伏状况(包括起伏大小,哪里高、哪里低或由某方向某方倾斜等)、地形的种类及分布、特殊地貌类型及分布等方面说明。

12.某地地势特征主要指——起伏大小(相对高度大小),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哪里高、哪里低或由某方向某方倾斜)等。

中国的气候

①冬季:特点——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成因——我国跨纬度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低,因而北方获得热量大大少于南方,气温低得多;同时,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深受冬季风影响,更加剧北方的寒冷,越往南去,冬季风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势力和频度都大为减弱,使南北温差增大。

②夏季:特点——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成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北方的太阳高度虽然较南方低一些,但北方的白昼时间比南方长,太阳照射的时间长,因而获得的太阳光热量南北相差不大;此外,由于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气温回升快,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所以,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2.我国的一月均温0ºC等温线——大致沿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分布。

3.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青藏高原,成因——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热量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所以气温最低。

4.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吐鲁番盆地,成因:

①深居内陆,受大陆影响增温快;

②海拔低,气温高;

③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气流越过山地进入盆地时下沉增温,形成“焚风”效应;

④沙漠广布,吸热快;

⑤空气干燥,天空少云,太阳辐射强。

5.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青藏高原垂直温度带)。我国跨温度带最多的省(区)——甘肃,跨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高原垂直温度带四个温度带。

6.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东南多西北少,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成因——因为东南距海近,受夏季风影响大,得到的海洋水汽多,降水多;向西北方向距海越来越远,受夏季风影响逐渐减弱,得到的海洋水汽越来越少,所以降水量逐渐减少。

7.我国几条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

①8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沿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

②4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沿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

③2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内蒙古中部—贺兰山—祁连山—青藏高原北部—喜马拉雅山中段一线。

8.我国降水量的时间分布规律——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5月到9月的夏秋季节;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干旱地区最大。

9.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大阴贺巴冈”一线,即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10.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风和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

①锋面雨带的形成: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冬季风的冷干气流相遇,较轻的暖湿气流被抬升到冷空气之上。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不断降低,冷凝致雨,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

②推移规律:五月——夏季风在南部沿海登陆,雨带徘徊在南岭一带,华南地区进入雨季;六月——夏季风和锋面雨带移到长江流域,雨带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形成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持续到七月上旬),4—6月华北出现春旱;七、八月(七月中旬以后)——夏季风和锋面雨带先后推进到华北、东北,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伏旱;九月——夏季风和锋面雨带南撤到长江以南;十月——夏季风和锋面雨带在大陆上消失。(六、七、八月西南、两广地区还受西南季风影响)

11.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火烧寮,成因:

①冬季位于东北季风的迎风坡,夏季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冬、夏季风均带来大量的海洋水汽;

②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

③夏秋季节受台风影响,有台风雨;

④附近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该地还是我国少有的多冬雨的地方。因为,冬季该地盛行的东北季风来自海洋,饱含水汽的海洋气流受到地形的抬升,就形成绵绵冬雨。)

12.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成因——深居内陆,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13.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我国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自东南向西北分布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我国跨四类干湿地区的省(区)——西藏、甘肃、陕西、内蒙古。

14.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

①位置的影响(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

②地形的影响;

③季风的影响。

15.我国的气候特征

①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②雨热同期;

③气候复杂多样。

16.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A、有利影响:

①夏季高温,使需热较多的作物水稻、玉米等种植区大大向北扩展;

②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

③气候复杂多样,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B、不利影响:

①降水过分集中在夏季,造成春旱、夏涝现象严重;

②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多;

③寒潮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台风造成水灾、风灾。

④高寒、干旱气候区广,不利于农业发展。

17.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有

①江淮地区六、七月份的梅雨;

②长江中下游地区七、八月份的伏旱;

③东南沿海夏秋季节的台风;

④华北地区春季和初夏的春旱;

⑤全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寒潮;

⑥全国大部分地区春季的倒春寒(春季的强低温和雨雪天气);

⑦东北、华北、西北春季的风沙天气;

⑧东部季风区夏秋季节的暴雨洪涝等。

18.我国旱涝灾害与夏季风的关系

①受夏季风进退影响的锋面雨带的移动,导致北方的春旱、夏涝,长江中下游地区(江淮地区)的梅雨和伏旱(正常年份);

②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使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的早——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或来的晚——南涝北旱。

19.华北春旱的成因

①春季,夏季风尚未到达华北地区,降水少;

②春季太阳高度增大,升温快,又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

③春季正是华北地区小麦返青和春耕季节,需水量大。

20.长江中下游伏旱的成因——7、8月份,夏季风和锋面雨带推进到了华北、东北一带,长江中下游受副热带高压(或反气旋)控制,形成高温、晴朗、干旱的天气。此时,正是水稻旺盛生长极需要水的时期,所以,伏旱往往会给水稻的生长带来威胁。

21.华南及西南冬、春干旱的成因

①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

②纬度较低,气温较高,蒸发量较大;

③农田有作物生长,需水量大;

④西南地区易发生干旱还与多喀斯特地貌,地表水容易渗漏损失有关。

22.秦岭—淮河一线的气候意义有

①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②800mm年等降水量线;

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

④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界线;

⑤≥10℃积温4500℃等值线。

23.描述某种气候类型的特征——主要从气温(高低及变化)和降水(降水量及季节分配)两方面描述。

24.描述某地的气候特征——主要从气候类型、气温(高低及变化)、降水(降水量及季节分配)、水热组合状况(如季风气候的雨热同期),以及其它突出的气候要素特征(如光照、风、气压等)等方面描述。

25.影响气温的因素有

①纬度(或太阳辐射);

②下垫面状况(包括地形地势、海陆位置、洋流、植被状况、地面性质等);

③大气运动;

④天气状况;

⑤人类活动等。

26.影响降水的因素有

①大气环流(包括气压带、风带、季风的影响);

②天气系统;

③地形地势;

④海陆位置;

⑤洋流;

⑥人类活动等。

27.影响气候的因素有——

①纬度(或太阳辐射)因素;

②下垫面因素(包括地形地势、海陆位置、洋流、植被状况、地面性质等);

③大气环流因素;

④人类活动因素等。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2.河流的水文特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水位(汛期)、流量、含沙量、冰情、流速或水能。

3.河流的水系特征——指源地、流程(长度)、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与河网密度、河流弯曲系数、水系形状等。

4.我国四类地区河流的判断:

①春汛、夏汛→东北地区河流;

②流量小、冬季断流→西北地区河流;

③流量大、汛期长→南方地区河流;

④流量小、汛期短、季节变化大→华北地区河流。

5.影响河流含沙量的因素有:

①地形起伏大小;

②气候因素中的降水强度;

③植被覆盖状况;

④土壤质地等。

6.长江中下游的洪灾及防治

A、洪水的来源——三个主要来源:一是上游的干支流,二是南面的洞庭湖和鄱阳湖水系,三是北面的汉江。在有些年份,若流域内普降暴雨,三股洪水来自同一时期,河水猛涨,就会使长江干流出现特大洪水。

B、长江中下游洪灾严重的原因

①上游干流及中游支流洪水来量大,这是因为:流域内气候湿润,雨季长,暴雨多,加之流域面积大,支流众多,使长江干流汛期长、水量大。在有些年份,流域内普降暴雨,干支流多股洪水汇合在一起,长江干流就会出现特大洪水。

②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原因:一是人口稠密,用地紧张;二是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的功能削弱。

③河道宣泄能力不足,原因:中下游地势低洼,且河道弯曲(如荆江河段等),使河水流速较缓,水流不畅,排洪不畅;中上游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此外,由于人们破坏植被导致的水土流失,还使得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的能力降低,加大了河流的洪峰流量。可见,造成长江洪灾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但首先是自然因素,其次才是人为原因,人为原因起到了加剧洪水灾害的作用。

C、防治措施

①中下游加固江防大堤;

②中上游兴修水库,中下游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③重点治理荆江河段(裁弯取直、分洪等);

④长江上游造林和水土保持(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⑤修建三峡工程——防洪是三峡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

7.黄河下游出现断流的原因

①径流量小。黄河流域大部分位于半湿润半干旱区,降水较少,且流域面积较小,支流少,使黄河年平均径流量较小;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少有支流汇入,使下游水量更小;另外,黄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使枯水期和枯水年下游易出现断流。

②工农业用水和人口生活用水量大。黄河沿岸工业以煤炭、钢铁、纺织、化学等工业为主,耗水量大;农业灌溉多以漫灌为主,需水量大;黄河流域人口稠密,生活用水量极大。黄河沿岸大量的用水消耗,使下游径流量进一步减少。

③由于节水意识不强和管理及技术落后等原因,使水资源利用率低,水资源的浪费较大。

④由于蒸发和渗漏损失,也是下游水量逐渐减少。

8.黄河水害及治理

A、黄河水害及成因——黄河之害,在于下游决口改道。究其根源,是大量泥沙入河并在下游河道沉积,形成地上河。

B、治理黄河的关键和根本——治黄的关键是治沙;治黄的根本是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C、治理黄河水害的措施

①水土保持。在中上游黄土高原地区广泛开展生物措施(造林种草)和工程措施(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相结合的水土保持工作。

②修建水库,使治沙和防洪并举(如小浪底水利枢纽,对拦沙、调沙、防洪、防凌、解决下游断流问题将起到作用)。

③兴修、加固黄河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9.黄河凌汛

A、发生河段——①上游河套一段(宁夏、内蒙古境内);②下游山东境内一段。

B、发生时间——冬季(河水开始封冻时)和春季(河水开始解冻时)。

10.黄河下游流域狭窄,几乎无支流的原因——河床高出两岸地面,形成地上河,支流无法汇入。

11.河流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①河流落差大,水流急(原因:地势起伏大,或位于地势阶梯过渡地带);②河流径流量大(原因:气候湿润,降水丰沛)。

12.建设水电站(基地)的条件:一般从方面进行分析:

①水能是否丰富;

②建坝难易及工程投资大小(地形、地质条件);

③移民规模及难度;

④淹没损失(耕地和城镇等)大小;

⑤市场需求(经济发展水平或与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等。

13.河流洪涝灾害的一般成因

(1)自然原因:

①水系特征:

a、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

b、地势低平,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c、地上河两岸河堤易决口溃堤;

d、扇状水系或东西对称水系使各支流洪水同时汇入干流,使干流洪峰叠加;

e、河道泥沙淤积或入海河道单一,使排洪不畅。

②水文特征:

a、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河流流量大;

b、河流含沙量大,淤塞河床;

c、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③气候特征:

a、气候湿润,降水丰沛,多暴雨;

b、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

(2)人为原因:

①植被破坏:

a.、过度砍伐,陡坡开荒,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使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

b、植被破坏导致的水土流失使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②围湖造田及植被破坏导致的泥沙淤积,使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14.河流洪涝灾害的治理原则、措施

(1)治理原则——上游:调洪;中游:分洪、蓄洪;下游:泄洪、束水。

(2)治理措施——上游:修建水库、植树造林;中游:修建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入海河道。

15.影响河流航运价值的因素(即发展内河航运的条件):

(1)自然因素:

①地形——水流速度:地形影响落差进而影响水流速度。流经平原的河流河宽水缓,有利通航。

②气候——径流量及变化、结冰期或封冻期:

a、降水——影响河流水量、水位及季节变化。降水丰富均匀,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利于航运。

b、气温——影响水温,从而影响结冰期或封冻期,影响通航时间。

③水系特征——河道宽阔,河网稠密,有利于航运。

(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密度与经济发展程度:流域内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客货运输需求量大,促进航运发展。

16.我国的两大湖泊分布区是:青藏高原湖区和东部平原湖区。

17.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

(1)干旱地区的湖泊——

①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旺盛,使湖水减少(或由于全球变暖,蒸发加剧,使湖水减少);(自然原因)

② 工农业和人们生活大量引用入湖河水,使入湖水量减少。(人为原因)

(2)湿润地区的湖泊——

①流域内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造成的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在湖泊中淤积;

②人类大量围湖造田,使湖面缩小。

中国的自然资源

①耕地——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②林地——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即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和东南林区。

③草地——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以及东南部低山丘陵区的草山、草坡。

2.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3.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三多三少一大”。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年际变化大。

4.华北地区缺水严重的原因——

A、自然原因:

①多属半湿润地区,降水较少,河流径流量小;

②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B、人为原因:

①人口和城市密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②对水资源的污染和人为浪费严重;

③缺少水资源综合利用设施,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低。

5.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

一是开源,包括

①建设水利工程(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②开发地下水;

③设法用最经济的办法淡化海水;

④人工增雨;

⑤开发利用冰川;

⑥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二是节流,包括

①节约用水,增强节水意识,发展节水农业(培育耐旱作物,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等);

②保护水源,防治水污染;

③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等。

6.南水北调三条线路及优缺点

A、东线(长江<江都附近>—京杭运河—天津):

①优点——水源充足,可调水量大;有京杭运河和天然湖泊可利用,修建快,投资小。

②缺点——在黄河以南需逐级提水,需建火电站,运转费用大;水质较差,也易受污染;易使沿线地下水位上升,发生次生盐碱化。

B、中线(<长江三峡—>丹江口水库—郑州、石家庄—北京):

①优点——地势南高北低,可自流送水;水质好;有丹江口水库可利用,水源有保证,可调水量较大;封闭输水,不易被污染,也不易引起沿线盐碱化。

②缺点——新挖渠道或铺设管道,工程量大,投资大。

C、西线(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黄河—西北地区):

①优点——输水线路短;水质好;可改善黄河上游生态环境。

②缺点——地形复杂,工程巨大,投资大;可调水量小;可能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7.我国水能、太阳能、风能的分布

A、水能资源:

①地区分布——主要分布在西南、中南、西北地区;西南最多,华北最少。

②河流分布——长江水系最多,其次为雅鲁藏布江,黄河和珠江水系水能蕴藏量也较大。

B、太阳能资源:

①丰富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中西部及新疆。其中,青藏高原西南部最丰富。

②贫乏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部及湖南一带,其中四川盆地最贫乏。

C、风能资源——

①东南沿海及其附近的岛屿;

②西北内陆地区(新疆北部、甘肃北部、内蒙古);

③青藏高原北部;

④东北地区和河北北部。

8.我国北方和西北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①冬季亚洲高压势力强大,形成强劲的偏北风;

②该地靠近亚洲高压中心;

③春秋季,冷暖空气在此相遇形成锋面,因暖空气干燥易形成大风沙暴天气;

④或因地形起伏大而多峡谷风,或因地形平坦开阔对风的阻力小。

9.我国东南沿海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①海陆热力差异形成海陆风;

②夏季风偏南风强劲;

③夏秋季节多台风;

④海面对风的阻力小。

10.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①大陆架宽而浅,太阳光可直射海底,水温适宜,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

②有众多的河流注入近海,带来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盐类,使浮游生物大量生长,为海洋鱼类提供足够的饵料;

③有寒暖流交汇(日本暖流和沿岸南下冷水),海水容易发生搅动,下层的营养盐类泛到上层,使上层海水中的浮游生物特别丰富,吸引大批鱼类到来。

11.舟山渔场的成因——

①有台湾暖流与沿岸冷海流交汇;

②长江、钱塘江带来有机质和营养盐类;

③周围岛屿众多,为鱼类生活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④位置适中,地处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心地带,是多种经济鱼类回游的必经之地。

12.影响渔业资源的因素:

①水中营养物质的含量;

②水温;

③光照等。

13.海水晒盐的条件——

①有大面积平坦的泥质海滩;

②有利于海水蒸发的天气(晴天多,雨天少,光照充足,蒸发旺盛)。我国主要盐场——长芦盐场(最大)、布袋盐场、莺歌海盐场。

14.我国主要矿产的分布

A、煤炭:北多南少,60%以上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也不少。山西(最多)、内蒙古、陕西、新疆等省(区)煤炭资源丰富。

B、石油、天然气:

①石油——我国已探明的石油,大陆上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沿海大陆架也蕴藏着较多的石油。主要油田有——大庆、辽河、华北、胜利、中原及塔里木盆地的塔北和塔中油田等。

②天然气——西多东少,北多南少。陆上天然气主要集中分布在新疆(塔盆、准盆)、青海(柴达木)、川渝(四川盆地)和陕甘宁(鄂尔多斯)四大气区,以四川盆地最多。

C、铁矿——八大铁矿,南北平分:鞍山、本溪、迁安、白云鄂博、攀枝花、大冶、马鞍山、石碌。

D、有色金属矿

大陆架的好处,大陆架广阔有什么好处(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