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影响我国水产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因素有:
①自然条件:东南部临海,水域宽广,大陆水域的3/4在东南部;
②市场条件:东南部人口稠密,居民有食鱼的爱好;
③交通条件:交通便利;
④技术条件:水产捕捞、养殖、加工的技术水平较高。
7.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①人均农产品占有量低(特别是人均粮食产量低)。
②农业综合生产力低(机械化和农业科技水平低,农业生产波动大)。
③农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比重太大,林业、牧业、渔业比重太小)。
④农业“新、特、优”产品尚比较少,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收入低。
⑤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污染严重。
8.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①实施科技兴农,发展“两高一优”农业。
②调整农业结构,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③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④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生态农业。
9.某地的农业生产特征:主要包括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部门结构、生产水平(生产经营规模、单产、科技与机械化水平等)等。
中国的工业
①沿铁路线分布,如京广、京沪、哈大、陇海等铁路沿线;
②沿江分布,如黄河沿线和长江沿岸;
③沿海分布。
2.我国主要的钢铁工业基地:鞍本、京津唐、包头、攀枝花、武汉、马鞍山、宝钢、太原、邯郸、重庆等。
3.我国高技术工业的发展:
①高技术工业的区位条件——a、技术发达,知识密集、人才聚集的地域,一般依附于一批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b、现代化的高速交通运输条件;c、洁净优美的环境。
②分布地区:两个核心——北京、上海;三个产业带——京津石、沪宁杭、珠三角;五个产业中心——武汉、重庆、成都、西安、兰州。
4.我国的三大工业地带——东部沿海工业地带、长江沿岸工业地带、陇海兰新沿线工业地带。
5.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
6.某地工业发展条件(区位因素)分析:可从以下方面择其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但不要求面面俱到
①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土地、资源条件(矿产、水源)。
②经济因素——原料、燃料(动力)、农业基础、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
③社会因素——社会协作条件、政策、历史基础、个人偏好、工业惯性、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
④环境因素——主要用于微观布局。
7.某地的工业生产特征:主要包括工业发达程度、部门结构、技术水平、地域分布等。
中国的交通运输
“五纵”——①京哈—京广线、②京沪线、③京九线、④焦柳线、⑤宝成—成昆线;
“三横”——①京包—包兰线、②陇海—兰新线、③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沪昆线)。
2.山西煤炭外运铁路:
①大秦线(大同—秦皇岛);
②神黄线(陕西神木—河北黄骅港);
③焦兖日线(河南焦作—山东兖州—山东日照市)。
3.长江成为“黄金水道”(水运价值巨大)的条件——
A、自然条件:
①长江流程长,支流多,流域面积广,径流量大,通航里程长,并构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
②全年无结冰期,四季可通航。
B、社会经济条件:
①长江流域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经济腹地宽广,客货运输量大;
②长江自西向东入海,与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焦柳线等多条铁路及京杭运河相交,既沟通内地和沿海,有联系了南北广大地区。
③长江航运与铁路运输相比,具有运量大、投资省、成本低等优点。
4.我国的海洋运输:可以分为沿海航线和远洋航线两类。沿海航线可以分为以大连、上海为中心的北方沿海航区和以广州为中心的南方沿海航区;远洋航线按其航向又分为东行、西行、南行、北行航线,可通达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5.我国部分交通运输之最:
①我国最长的铁路——京九线;
②我国跨越省级行政区最多的铁路——京九线;
③我国经过省级行政中心最多的铁路——京广线;
④我国最大的铁路枢纽——北京;
⑤我国最大的海港——上海;
⑥我国纬度最高的不冻港——秦皇岛港;
⑦我国最大的能源输出港——秦皇岛港;
⑧我国通航里程最长的河流——长江。
6.交通线建设的区位因素或意义:
⑴经济因素:
①合理布局交通网,包括:缓解交通压力,激活整个路网,增加出海通道,结束无此交通方式的历史,加强与区外的联系,等等。
②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包括:促进资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沿线其他产业的发展,等。
⑵政治或社会因素:包括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扶贫,维持某地的长期稳定与繁荣,等。
⑶科技因素:先进的科技是保证。
⑷自然因素:沿线地区的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的有利与不利方面。交通线建设的意义一般回答上述区位因素中第⑴、⑵两点的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7.港口建设的区位因素:
⑴自然条件:
①航行条件——航道宽、深,少淤积;
②停泊条件——水域广、深,风浪小;
③筑港条件——地势平坦开阔,岩质海岸。
⑵社会经济条件:
①腹地条件——广阔、发达,交通便利;
②依托城市——经济发达,人、财、物优势大。此外,优惠政策可促进港口的发展。
8.交通枢纽的区位因素:从该地交通位置的重要性、在此交会的主要交通线及除此以外的其他运输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中国的商业和旅游业
①周围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及销售区,也就是服务区;
②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商品的集散。
2.上海成为全国的商业中心的原因
①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势平坦;
②交通便利,便于商品的集散;
③地处长江入海口,腹地广阔;
④本身拥有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
3.我国主要的进出口商品:
①主要进口商品:矿产(铁矿等)、木材、精密仪器、粮食,等;
②主要出口商品:通信产品、钢铁、陶瓷、机电产品、服装和纺织品、农产品、高技术产品、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产品、医药产品,等。
4.我国部分旅游胜地
①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湖北)、滕王阁(江西)、岳阳楼(湖南)。
②四大佛教名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
③四大石窟艺术——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④华夏五岳——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
⑤七大古都——北京、南京、杭州、安阳、洛阳、开封、西安。
⑥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
⑦我国十大旅游胜地——北京故宫、八达岭长城、承德避暑山庄、秦始皇陵兵马俑、长江三峡、桂林山水、苏州园林、安徽黄山、杭州西湖、台湾日月潭。
北方地区
2.华北平原河流多水患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1)成因:
①降水集中夏季,降水年际变化大,且多暴雨,易使河水暴涨;
②黄河、海河等干支流流经黄土高原,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淤塞河床;
③植被覆盖差,使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的能力降低,加大洪峰流量;
④河流水系特点的影响:海河为扇状水系,入海河道单一,排洪不畅。黄河下游为地上河;黄河中游河段是东西对称水系,雨季时间一致,常使河水在七、八月份有暴涨的特点;且黄河下游从较低纬流向较高纬,冬春季节易形成凌汛。
(2)治理措施:
①上游修建水库。
②中游: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在海河中游洼地修筑蓄洪工程。
③下游:黄河下游加固堤防、疏浚河道;海河下游挖掘入海新河,分散水流。
3.北方地区发展种植业的条件:
(1)有利条件:
①夏季高温多雨,水热配合较好;东北地区冬季积雪厚,夏季日照长;黄河中下游地区秋季晴天多。
②平原广阔,土层深厚肥沃。
③人均耕地多,耕地集中连片,便于机械化耕作;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2)不利条件:
①东北地区生长期短,热量不足,受寒潮影响大;西部风沙威胁大。
②黄河中下游地区水资源紧张,春旱、夏涝突出,水土流失和土壤盐碱化严重。
4.华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旱涝、盐碱和风沙危害。
5.天津发展化学工业的条件
①靠近华北油田和长芦盐场,化工原料丰富;
②发展较早,基础较好;
③水陆交通便利,便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
④市场广阔。
6.长芦盐场的形成原因
①位于渤海西岸的华北平原沿海,有辽阔平坦的泥质海滩;
②该地雨季短,旱季长,晴天多,雨天少,特别是雨季前春季和初夏的两、三个月,天晴风多,气温较高,蒸发旺盛。
7.山西成为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的有利条件
①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②位置适中,有便利的铁路运输条件可以将煤炭运往全国各地;
③有超高压输电线将煤炭转换成的电能输出;
④市场广阔。
8.天津开发滨海新区的优势区位条件:
①地理位置优越。滨海新区位于东北亚地区的中心地带和欧亚大陆桥的东起点,是中国与蒙古共和国签约的出海口岸,也是哈萨克斯坦等内陆国家可利用的出海口,对外联系紧密。
②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海盐、地热、海洋资源;
③有大量开发成本低廉的荒地和滩涂;
④有海港、飞机场、铁路和高速公路,海陆空交通便利;
⑤紧紧依托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有科技和人才优势;
⑥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位置,背靠“三北”、依托京津冀,消费市场广阔;
⑦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
⑧政策环境优越,滨海新区是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有许多优惠政策。
9.北京市的主要城市职能——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
10.北方地区的环境问题:东北地区主要有黑土冲刷、湿地和森林破坏、环境污染等;华北地区(平原)主要有旱涝、盐碱和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地面沉降等;黄土高原主要是水土流失、旱涝等。
11.三江平原沼泽广布的成因
①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②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③有冻土层分布,地表水和土壤表层水分下渗困难;
④河流众多,且河流凌汛等造成河水泛滥。
12.华北地区土壤盐碱化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降水较少、蒸发旺盛;②地势低平、洼地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
(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地下水水位上升,由于蒸发旺盛,地下水中的盐分随水分的蒸发,而上升到土壤的表层,盐分在地表聚集,形成次生盐渍化。
13.华北地区水盐运动的规律: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相对稳定。14.华北地区冬春季节多风沙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干旱时节尤其是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地面干,易起沙②冬春季节植被覆盖率低,土质疏松;③冬春季节多大风;④临近沙源地。
(2)人为原因:①植被破坏严重 ②建筑施工扬尘。
1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1)成因:
A、自然原因:①降雨集中,夏季多暴雨,冲刷力强;②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被侵蚀;③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的保护性差;④地表破碎崎岖,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B、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严重①滥垦滥伐、过度放牧;②修路、采矿等对地表的破坏;③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2)治理措施:①生物措施: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②工程措施:打坝淤地、修筑梯田;③农业技术措施:压缩农业用地,建设稳产高产农田;④开矿中有计划存放表土,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⑤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有机结合,效益互补。
南方地区
2.长江中下游伏旱的成因:7、8月份,夏季风和锋面雨带推进到了华北、东北一带,长江中下游受副热带高压(或反气旋)控制,形成高温、晴朗、干旱的天气。此时,正是水稻旺盛生长极需要水的时期,所以,伏旱往往会给水稻的生长带来威胁。
3.华南及西南冬、春干旱的成因:
①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
②纬度较低,气温较高,蒸发量较大;
③农田有作物生长,需水量大;
④西南地区易发生干旱还与多喀斯特地貌,地表水容易渗漏损失有关。
4.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1)有利条件:
①属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资源丰富;
②长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等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四川盆地紫色土肥沃,利于种植业发展;
③南部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最好,有利于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生产;
④河湖众多,既灌溉便利,也利于发展淡水水产业;
⑤濒临广阔的海域,可发展海洋水产业;
⑥横断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多,人类影响小,利于发展林业生产;
⑦长江流域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生产水平高。
(2)不利条件:
①季风气候,气象灾害多(梅雨期的洪涝、盛夏的伏旱、春季的低温阴雨、寒潮冻害、沿海地区夏秋季的台风);
②长江以南地区为红壤分布区,土壤酸性强,土质粘重,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③云贵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土层薄,地表水缺乏,不利于农业发展。
5.台湾布袋盐场的形成原因
①位于台湾西部平原沿海,有宽广平坦的泥质海滩;
②地处台湾山脉的背风坡,晴天多,雨天少,蒸发旺盛。
6.湖南、江西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有利条件
①湖南有冷水江锑矿、水口山铅锌矿、江西有德兴铜矿、大余钨矿等,有色金属矿产丰富;
②该地水能资源丰富,水电站可提供廉价电力;
③工业基础较好;
④交通便利。
7.上海市的区位优势:
①交通便捷。上海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间位置,地处长江航线的出海口,有京沪、沪杭铁路联系全国铁路网。
②经济腹地广阔。上海位于我国沿海、沿江两大经济地带的交叉点,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带——沪宁杭城市带的核心城市,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多以这里作为进出海洋的门户,并可通过铁路、公路等同全国各地连接,与我国广大地区有广泛的经济联系。
③劳动力素质高。劳动力有着较高的文化素质、技术水平和商品经济意识。
④农副产品供应充足。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发达的农业基地之一,可以为上海市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农副食品。
⑤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8.我国最先在东南沿海建设核电站的原因
①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②本区煤、石油等常规能源缺乏;③核电站燃料运输量小,地区适应性强。
9.解决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能源不足的措施——可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回答。
(1)开源方面:
①开发近海大陆架的石油天然气、海洋能,建核电站;
②引进能源(跨区域调配)——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和国外进口。
(2)节流方面:
①发展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耗;
②提高全民的节能意识;
③调整产业结构等等。
10.台湾经济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前,以蔗糖、菠萝、稻米、樟脑等农产品加工工业和纺织工业为主;20世纪60—70年代,利用多优良港口及劳动力的优势,吸引外资,大量进口工业原料和能源,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形成了以桃园为中心的北部工业区和以高雄为中心的南部工业区两大工业区;20世纪80年代后,高科技产业和重工业发展迅速,建立了新竹等高科技工业园区(“台湾硅谷”)
11.香港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①北靠祖国大陆,南近东南亚,是太平洋和印度洋航线上的重要港口,地理位置优越;
②有便利的海运和航空运输,是中国大陆出口商品的重要转口港;
③是世界著名的自由港,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政策优惠;
④中国大陆为香港提供淡水、原料、燃料、副食品和建筑材料等,是香港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