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句原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注释:
1、哀:哀叹,动词。
2、须臾:顷刻、瞬间,形容词。
3、羡:羡慕,动词。
4、穷:穷尽的,形容词。
译文:哀叹我这一生太短暂了,羡慕长江的日夜奔流没有穷尽。
第八句原文: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注释:
1、挟:用胳膊夹着、挟持,动词。
2、飞仙:会飞的仙人,名词。
3、以:助动词,表示目的,其后用动词。
4、遨:游逛、游览,动词。游:游览、游玩,动词。遨游:动词近义词连用。
5、终:终了、结束,动词。
译文:挟持着会飞的仙人到处去游玩,怀抱着明月而永远地终了。
第九句原文: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注释:
1、乎:语气词,既无实义,也无功能作用。
2、骤:迅速地、突然地,副词。
3、得:得到、获得,动词。
4、托:寄托,动词。
5、遗:残存的、残留的,动词用作形容词。
6、响:声音、声响,名词。
7、悲:令人悲伤的、悲凉的,形容词。
译文:因为知道这些都不可能忽然一下子就能得到,所以,只能把自己的愁思以这种乐声的形式寄托于悲凉的秋风之中。最后这两句,其实就是客人对于苏轼“何为其然也”这一问题的最终回答。
第四段: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第一句原文: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注释:
1、逝:流逝、消逝,动词。
2、逝者:“动词 者”构成名词性结构,把动词的语义转换为名词性语义,语义由“消逝”转变为“消逝的东西”。
3、如:如同、好像,动词。
4、斯:此、这,名词。
5、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往:亡去,动词。
7、盈:盈满的、圆满的,形容词。
8、虚:空虚的、虚无的,形容词。
9、盈虚:形容词反义词连用。
10、盈虚者:…者,本义是…的人,也可以用来指代…的东西/事物,者前面既可以用动词,也可以用形容词,构成“动词/形容词 者”的结构,从本质上来讲,这是一个词性转换结构,把前面的动词或者形容词转换为名词性语义,比如上面的“逝者”,意思是逝去的东西,以及这里的“盈虚者”,意思是时圆时缺的东西,具体是什么“东西”,则取决于上下文语境。
11、卒:最终,副词。
12、莫:无、没有,否定副词。
13、消:减少、消损,动词。
14、长:增长、滋长,动词。
15、消长:动词反义词连用。
16、也:句末语气词,用来表示感叹的语气。
译文:苏轼说:你也知道那水与月吗?那流逝而去的时间就如同这江水,其实,未曾真正亡去;那时圆时缺的心情就如同那月亮,其实,最终并没有减损或增长啊。
第二句原文: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注释:
1、盖:发语词,无实义。
2、将:如果,连词。
3、自:从,介词。
4、其:那,限定词,相当于that。
5、变者:又是一个“动词 者”的结构,变化的事物。
6、观:观察,动词。
7、则:那么,逻辑副词,表示肯定判断。
8、曾(zēng):乃、是,系动词。
9、以:在、于,介词。
10、瞬:一眨眼的功夫,名词。
11、物:万物,名词。
12、尽:尽头、穷尽,动词。
13、何:什么,名词性疑问词。何羡,即,羡何,羡慕什么。
14、乎:句末语气词。
译文:如果从那变化的事物来观察,那么,天地是不能(存在)于一眨眼的功夫;从那不变的事物来观察,那么,万物与我们都是无穷尽的,又羡慕什么呢?
第三句原文: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注释:
1、且夫:而且、况且,连词。
2、主:所有者,名词。
3、苟:如果、假使,连词。
4、所有:所拥有的事物。
5、毫:又细又长的毛、毫毛,名词。
6、取:拿走、取走,动词。
译文: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其所有者,若不是我们所拥有的事物,即使一根毫毛也不能拿走。
第四句原文: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注释:
1、色:风景、景观,名词。
2、禁:牵制、约束,动词。
3、竭:穷尽、枯竭,动词。
译文:只有这长江上的清风,以及高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便成为声音,眼睛看见便成为风景,获取它们没有牵绊,享用它们不会穷尽。
第五句原文: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注释:
1、藏:宝藏,名词
2、所:…的地方,“所 动词”构成名词结构。
3、共:共同,副词。
4、适:前往、归向,动词。之前这个字都被解读错了。
译文:(它们)是造物者的没有穷尽的宝藏,也是我与你们所共同归向的地方。
第五段: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第一句原文: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注释:
1、洗:清洗、洗涤,动词。
2、盏:酒杯、浅而小的杯子,名词。
3、更:连续、接续,动词。之前这个字都被解读错误了。
4、酌:饮酒,动词。
译文:客人很高兴并笑了起来,大家洗一洗酒杯,接着继续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