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什么怎么认识语文,语文是什么样的课程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7-31 02:16:34

美国语言学家、哲学家诺姆·乔姆斯基

美国语言学家、哲学家诺姆·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人类的本能。人的语言分成两部分,一种是全人类共有的普遍语法,这是先天获得的具有“不可学得性”的知识;另外一种是有关各民族的个别语言,靠后天经验获得的具有“可学得性”的知识。这些假说虽然一直有争议,但在过去的60多年里,是语言学中最有影响的理论。它让哲学、语言学和心理学结合起来,还影响了计算机科学,把语言生成的理论用在了人工智能上。

语言是一种元能力,即便我们会讲,还要通过不断的操练来完善它,因为它是洞察人类天性之窗。美国实验心理学家、语言学家史蒂芬·平克在著作《思想本质》中,用了大量的实验、推理论证等,来让我们认识到语言的重要性。比如,我们得明白自己关于信息的解释系统具有主观性。他解释说,虽然时间、空间、因果关系是人类赖以思考的三大基础结构,我们却无法真正理解它们。因为人类的体验里,空间和时间都是连续的,但语言表达的时空模型中,介质却发生了变化。这就导致解读人性的认知模型都是根据人们的需要打造出来的,我们会以对自己有利的方式操纵物理环境和归因道德责任。

再比如,隐喻不能只理解成文学修辞,它是开启人类思想和语言的钥匙。语言本身的设计里,会丢掉关于体验的那部分稳定的、多维度的结构信息。它没办法完全表达我们内心的想法和体验。就如同穆旦诗中所写:“用言语所能照明的世界里,而那未形成的黑暗是可怕的,那可能的和不可能的使我们沉迷。”于是隐喻就弥补了语言的“不可言状”,这种强大的能力让人类能用古老的神经结构去诠释崭新的主题,发现隐藏的自然规律和体系。

理解了语言和心智的关系,就能明白人类为什么如此聪明,也能明白因为语言能力有差别,虽然文明社会的生活大同小异,科学成果和人际关系类型却不尽相同。语言为人类逃离心智洞穴指明了途径。史蒂芬·平克认为,教育的本质不是给空白大脑灌输多少抽象的概念陈述,而是它是否能设法捕捉到那些本应该属于我们自己的心智模型,是否能将它们以类比方式应用于新问题的解决,是否能将它们*,再用于更新、更复杂的概念中去。

语文是什么怎么认识语文,语文是什么样的课程(5)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语言学家史蒂芬·平克

诺姆·乔姆斯基和史蒂芬·平克都是当代重要的思想家和科学家,他们的研究让我们有一个跳出传统中文系的视角来看待语文。但除了语言学的普遍规律,汉语语文对我们来讲,还有特殊意义。它是我们的母语。温儒敏说:“一般讲语文是语言文学或者语言文字,都能涵盖语文的主要部分,但不全面。语文是母语学习,它是基础性的学科。从这个内核往外辐射,语言、文学、文字、文化等方面,都和母语学习紧密有关,几个方面应当是互相融合习得的。母语是终生都要学习的,也必然带上民族文化内蕴。”

同样是学习语言,母语学习跟外语学习有区别。新课标和部编本教材里,体现了对母语学习的强调。温儒敏说:“母语一般不会出语法差错,可能很多语法反而越弄越让人不会说话了。课标特别提出,反对追求过分的知识完整与系统的语法修辞教学。不是完全不要语法修辞知识,而是要求随文学习,把语感培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母语学习对人生道路也有特别之处。叶开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可他也是从母语而不是文学来理解语文学习。叶开说:“语言是人类文明的底层操作系统,就像苹果的ios系统。没有这个系统,其他应用软件都是不存在的。母语,就应该是这个国家最丰富信息的基础。我们为什么不使用古文了?文言文是抒情系统,不是一个准确叙事的系统。我们说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现代的物理、化学不能用这个写论文。白话文几年之内就迅速推广,跟中国进入现代之后的需要有关。”

叶开讲《叶开的魔法语文》网课,带领小学中高年级到初中的学生阅读科幻小说、经典文学名著,并且写作。他的阅读课不像传统的语文教学,不但讲解文学,也讲其中涉及到的历史背景、有趣的冷知识、人物关系等信息,写作题目也天马行空。比如,一个呼和浩特五年级的学生以《三国演义》里的片段为背景,把关羽写成了一个拜高维生物为师,拥有狭义相对论、量子力学、费米子等武功的银河系高手。叶开说,她想写出这样一篇作文,要熟悉《三国演义》,还得查大量的资料作素材。这是一种智力训练,让她理解问题变快。“这个学生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好了,对其他学科也有促进作用,成绩往前跑。她妈妈感觉她好像一下子长大了。”叶开说。

语文是什么怎么认识语文,语文是什么样的课程(6)

6月1日,河北一所小学的学生们正在上课

语文学习有没有标准?

语文是母语课程,包容度很大,对它的认识始终在变化。有段时间,家长中颇为推崇民国时期的老课本,“国语”和“国文”的说法也再度进入我们的视线。“国语”的叫法比较早。温儒敏说,“五四”时期就有,那时提倡白话文,强调“文学革命”与“国语统一”合流,形成了“国语”运动。1918年,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就提出过一个口号,“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从1920年开始,教育部要求国民学校低年级教学都要运用白话,当时的语文课程就叫“国语”。“国语”课后来又改称“国文”课。温儒敏说:“因为意识到这门课重点解决的是书面阅读的问题,国文的叫法突出了书面阅读。”我们应用时间最长的“语文”,出现在1948年。温儒敏说:“‘语文’比前两个概念要全面,可以把更多属于语文课的功能特征包含进去。”

对名称的争论缘于看待语文的层面不一样,衍生问题是,语文的学习标准也随之变化。语文的本质既然是母语课程,它的学习标准应该是能解决不同时代的需求。温儒敏说:“‘文革’结束后,拨乱反正,要改变过去轻视知识的偏向,就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多在语言文字训练上下功夫。90年代以后应试教育越来越严重,就有一批人呼吁语文的人文性。上一波课改基本上就是要凸显人文教育。2000年以来,发现以前都有偏差,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又强调‘大语文’和自主性学习,强调人文性与工具性结合。几乎每一阶段的课改,对语文的定义都有所偏重。这也是认识过程吧,无所谓对错。”

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的时代,母语学习要解决的问题又不一样了。温儒敏说:“高中毕业后很多人不一定上大学。即使上大学,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也不从事中文专业的工作。大学之前的语文课要考虑的是大多数人的问题,就是通过学习具备谋生能力。”现在,简单重复的工作陆续被机器人取代,也许还有不知道是什么的新科技即将冲击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语文是什么怎么认识语文,语文是什么样的课程(7)

北京陈经纶中学的语文特级教师、北京教育学会语文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王大绩(宝丁 摄)

如何才不被拍在就业的沙滩上?就业市场的专家们提出过“元技能”的说法,过去科学、科技、工程和数学专业很容易找到工作,未来那些不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能力,体现人类精妙又复杂的脑力,理解幽微人性,能体察到语言留白处的情感,或者直觉敏锐,将让人在职场上找到立足之地。

Boss直聘研究院在2019年和2020年的年度人才资本趋势报告里指出:“读写能力”已经成为雇主最为看重的素质型技能之一,即便大部分人并不从事传统上认为对口的内容创作和营销岗位,这一基本素质也正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职场发展。而在今年Boss直聘研究院的就业竞争力榜单上,有6个文学类专业入选了就业竞争力的30强,分别是网络与新媒体、出版与电脑编辑技术、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和新闻学。

2017年,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里,对语文的定位变得集中和具体化,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包括语言结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四个部分。温儒敏说:“最近几年,一些国家也提出核心素养概念,比如欧盟从终身学习角度、美国从职场需求角度、新加坡从公民教育角度等等。大家都从个人发展、社会参与和文化修养三个方面来设定核心素养,这是世界性潮流。现在大家对竞技化的应试教育不满,这种体制培养出来的人很难幸福,也缺少能力,不能适应时代发展。核心素养是全新的概念,要跟进。”

经过迭代,我们对语文的认识越来越接近语言学家的论断,“带领人类逃离心智洞穴的桎梏”。温儒敏说:“语文让学生阅读与写作,观察和表达都是思维训练,包括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一部分跟数学趋同;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跟情商有关,跟艺术课重叠。语文的边缘模糊,这是它综合性和基础性的特点。”叶开也曾经呼吁对语文要重新定位。叶开说:“语文教育应该根植于母语传统,融通文史哲,广泛学习中外各时期的经典作品。这些用来丰富文化的养料,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让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保持好奇心,以持续的学习能力来丰厚生命,面向未来,迎接整个世界的新挑战。”

年轻的语文老师已经有意识地捕捉到语文对人文素养的作用。一位老师说:“我并不要求每个学生上完课必须写出好文章。他本来是个不能观察的人,因为我的课,他的观察能力强了,能跟爸妈沟通一些家里的事情。或者他本来说不明白自己的心理活动,因为我的课,能说得清楚了。或者他因为课上要去理解小说人物的内心,变得有耐心去倾听别人的故事和想法。这些进步对学生来讲,才是终身都重要的东西。”

语文是什么怎么认识语文,语文是什么样的课程(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