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提到元宵节,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吃元宵,那么你知道老天津人是怎么过元宵节的吗?有哪些习俗保留至今,又有哪些习俗渐渐离我们远去了呢?
中国传统节日
元宵节
煮元宵、炸元宵、包素馅饺子
按天津人的习俗,正月十五这一天,煮元宵、炸元宵、包素馅饺子。过去,天津的元宵主要有江米和高粱两种。茶食店售卖的多为江米元宵,馅多种多样,称“什锦元宵”。小贩和一般市民之家多用高粱面包糖馅制成,现在已经绝迹了。
旧时,鸟市和东马路上都有出售熟元宵的小铺,鸟市还有一家卖炸元宵的小铺,师傅不停地用笊篱从滚油中捞起已经变色的元宵,用手勺将元宵外面的硬壳敲裂,放入油锅继续油炸,一是防止元宵爆裂把人烫伤,二是放回油中元宵可以继续胀个。那些日子,这些小铺门前总有人排着长队等座。
马三立说过:洋人纳闷极了,把汤圆带回去,用高倍放大镜、解剖刀研究一番,就是弄不明白,圆溜溜的天衣无缝,那馅儿是怎么弄进去的!首先得有吃米粉的历史(粉字是米旁),其次得有水煮和包馅儿的经验。中国人引进白面才发明了饺子,先前发明不了,因为面里的蛋白质遇沸水则凝固,而米粉下水就散了。推想“粉果”的汤圆只能在饺子的基础上摸索出来:外层的黏糯米遇沸水而糊化,保护米粉不散。
去估衣街看“盒子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