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会辨别“情感勒索”。
生活中,人人都会遇见来自亲密关系中的“情感勒索”,勒索者也不限于只是父母,比如我们常常听到这些话:
- “我还不是为你好,别不知好歹。”
- “你看别人家的女儿多会办事,再看看你。”
我们常常处于这样的情绪话语引导中,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又说不清到底哪里出了错。
专家告诉我们,“情感勒索”的大致路径是这样的:对方要求——我们抵抗——对方施压——对方威胁——我们顺从——进入重启的恶循环。
比如《安家》潘雨贵向房似锦要钱时说:“你是我生的,你的钱都是我的钱。”潘雨贵知道女儿在乎的是给自己温暖的爷爷,和帮过自己的弟弟,这个家,只要有他们两个在,她就有底气说出这样的话,揭开温情的面纱,底下就是赤祼祼的威胁。
这样的关系一旦形成,久而久之,就是“情感勒索”。母亲知道女儿内心的需求,并没有直接告知女儿忤逆的后果,但也可以达到让女儿顺从的目的,这就是中国式父母“情感勒索”的微妙之处。所以,要改变,首先就要学会辨别“情感勒索”。
2.接受无法改变父母的事实。
子女想改变父母的想法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比如父母有重男轻的的思维,就是不认可女儿,他们就是偏爱女儿一些,所以做女儿最好能够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不要企图用自己的钱来让父母重新认可自己。
同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及感受,并在回应时,做一些有利于自己冷静的改变。比如事先在情绪上、心理上,甚至经济上和父母拉开一定的距离,哪怕是一丝缝隙,或许会让自己有一个冷静和观察的机会。这样一来,让父母感知到失去对女儿控制和掌握,他们才会主动做出改变。
3.理性尊重父母,敢于向“情感勒索”模式说“不”
尊重和孝顺父母都是必然的,但父母的要求和做法未必绝对正确,所以子女应理性对待,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分析,不可一味顺从,把孝顺变成愚孝。
否则,你很难做到不心软,再次乖乖就范。就比如樊胜美妈妈对着她这样说:“小美啊,你帮帮家里吧 ”、“小美啊,全靠你了。”妈妈这样哭诉,女儿很难不心软,只好再次顺从母亲的意愿了。
如果在心理上已有准备,并且做到了理性,此时,才有勇气向“情感勒索”模式说“不”。
最近,《安家》中的妈妈对孙俪演的女儿房似锦的冷漠无情,以及步步紧逼,让人想起了樊胜美和苏明玉。都是被母亲嫌弃的女孩,都是被原生家庭里拖累的女强人,这种中国式父母的“情感勒索”让人看了真的是很心酸。
有时候,你最亲近的人,看着你长大的人,由于最清楚你的软肋在哪里,所以TA可以利用你的爱,来要挟你,不惜伤害你,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满足他们的控制感、存在感和安全感。尤其是那些“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的地区,父母们固执又保守,总是把家中资源向男孩倾斜,把女儿当作“赔钱货”,却让女儿小小年纪就缀学打工,供家中哥哥或弟弟读书,长大后,还是摆脱不了被原生家庭压榨的悲伤又无奈局面……
因此,生活中,只要你认为自己遭遇了这种“情感勒索”,请一定要积极面对,主动改变,勇敢走出中国式父母的“情感勒索”模式。
正如苏珊在《情感勒索》中强调的那样:“只有自己改变了,你的世界才会看起来不同。当你冲破迷雾,拒绝情感勒索,生活的美好感觉就会回来了。”
今日一语:生命中总有弥补不了的遗憾,也有避之不开的意外,就如同乌云与暴风雨是天空最好的启示一般,请记住,所有的遗憾都是成全。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