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清明上河图作者是谁什么朝代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0-29 06:35:51

郦权,字元舆,临漳人(一说河南安阳人)。明昌初,召为著作郎,未几卒。作诗有笔力,多有佳句为人传诵,尝著《坡轩集》,已佚。权父琼,字国宝,宋宣和间弃文从武。后降于金,仕至武宁军节度使。

王磵,字逸宾,号遗安,汴梁人。博学能文,不就科举。孟宗献、赵沨等,皆师尊之。明昌末,以德行才能为荐,特赐同进士,授亳州鹿邑主簿,时已七十,以老疾乞致仕。泰和三年卒。为人循循醇谨,与名士如张公药、师拓、郦权等交游。赵秉文为作墓碣,称其诗冲淡简洁似韦苏州。秉文尝集党怀英、赵沨、路铎、刘昂、师拓、周昂、王磵七人诗,刻木以传,名《明昌辞人雅制》。

金赵秉文《滏水文集》卷十一有《遗安先生(王磵)言行碣》:

“先生姓王氏,讳磵字逸宾,其先临氵伊名人。先生实生于汴梁,尝以氵名川自称,不忘本也。自幼颖悟绝群,外弁页如也。初学诗于伯父震。落笔惊人,震自以为不及。未几,诗名大振。加之孝于亲、友于弟、诚于人、笃于已,远近论大行,必曰王逸宾矣。”

以上资料摘自《中州集》、《宋史》、《金史》)

从史*载中来看,张著和他的几个好友张公药、郦权、王磵、张世积都是北宋灭亡后降金的臣民,而且他们几乎都活跃于当时的诗坛,张著祖籍是燕山(今北京),张公药是滕阳人(今山东滕县),王磵是汴梁人,郦权是临漳人,张世积生平事迹不详,但他题跋后署名“博平张世积”,博平在今山东聊城境内。据元代杨准在《清明上河图》后的跋文,可以知其为“亡金诸老”之一。张公药的祖父张孝纯宋宣和末年因城陷降金,郦权的父亲郦琼也于宣和末年降于金,张公药与郦权的父亲,先后由北宋降金;张公药的祖父曾任职于汴梁,张公药本人任郾城县令,而郾城就在汴梁之南。而王磵本身就是北宋亡国之都汴梁人,王磵《暮春郭南》(《中州集》卷四)中云:“大梁城外孤台傍,烟昏水碧春林芳。凭高极目见归雁,风物令人思故乡。”他从小就生长在汴梁,现在亡国了,他怎能不惆怅怀旧一番呢,在他的诗中尽显了他深切的思乡之情。在金贞元元年(1 1 5 3年)金国人迁都燕京,设大兴府(管辖今天北京的西南一带),把燕山改称中都,也称大兴。在1 1 8 6年张著写下的题跋中他署名燕山张著,而不署名金中都张著或是大兴张著,可能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清明上河图作者是谁什么朝代(5)

1 1 8 6年,北宋亡国已有六十年,几个亡国的臣民聚在一起(可能只有张著一人非北宋亡国之民),展开这幅宏篇巨作《清明上河图》,目睹昔日故都汴梁的繁华景象,寄托对故都的思念,那些街景仿佛历历在目、记忆忧新,祖孙几辈世世代代为国家效劳,从小在这里长大,在这里建功立业,而现在一切都改变了,由此抒发一番亡国之感慨,并各自在名画上留下了自己的题跋,在字里行间用笔墨寄托自己的思念故国的深情,在历史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清明上河图作者是谁什么朝代(6)

二、元帝国和明前期的收藏家

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历史还不足百年。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自此蒙古汗国建国, 第五代大汗忽必烈,建号改元。先后攻灭了西夏、金政权,建立了一个地跨亚欧大陆的强大帝国。元朝统治者到处搜刮财宝,宋室皇宫内的金银珠宝、名贵文物几乎席卷一空,《清明上河图》也不例外,再次被收入宫廷,但《清明上河图》在元宫却一直倍受冷落。

1 2 6 0年《清明上河图》被收入元朝秘书监,为官匠装池者以赝本偷换出宫。售予某贵官,贵官得画不久却被派往真定(今河北正定县)驻守。贵官府内负责保管此画的人,又趁机将画盗出,卖给了杭州陈彦廉。陈怕事败,又急于用钱,就打算卖掉《清明上河图》,以免惹祸。这时博雅好古寓居北京的江西人杨准。听到这一消息,急忙登门买画。杨准,字公寿,号玉华居士。他儒雅风流,博古通今,住在北京期间,十分留意搜访古物。杨准倾囊以授,购回《清明上河图》,便借故回乡。杨准将得图经过录在图后裱纸上,并于1 3 5 2年在《清明上河图》上写下自己的题跋。翌年,杨准家忽然来了一位贵客,杨准一见喜出望外。来客是江西新喻(今新余县)人刘汉龙。刘汉龙在书画界也是个小有名气的鉴赏行家,而且与杨准相交甚厚。杨准忙将《清明上河图》拿出来与好友共赏。刘汉龙见图后震惊无比,誉为“精艺绝伦”,于1 3 5 4在杨准跋后再题一跋,称图是“稀世珍玩”,要杨准的后代世世珍藏。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清明上河图作者是谁什么朝代(7)

杨准题跋曰:

“右故宋翰林张择端所画清明上河图一卷,金大定年间,燕山张著跋云‘向氏图画记,所谓选入神品’者,是也。我元至正之辛卯,准寓蓟日久,稍访求古今名笔,以新耳目。会有以兹图见喻者,且云:‘图初留秘府,后为官匠装池者,以似本易去,而售于贵官某氏,某后守真定,主藏者复私之,以鬻于武林陈某,陈得之且数年,坐他事稍窘急,又闻守且归,恐遂速祸怨,思欲密付诸贤士君子。’准闻语,即倾橐购之,盖平生癖好在是也。卷前有徽庙标题,后有亡金诸老诗若干首,私印之杂志于诗后者若干枚。其位置若城郭市桥屋庐之远近高下,草树马牛驴驼之小大出没,以及居者行者舟车之往还先后,皆曲尽其意态,而莫可数计,盖汴京盛时伟观也。汴自朱梁来,消耗极矣,至宋列圣,修养百年,始获臻此甚盛,其君相之勤劳,闾井之丰庶,俗尚之茂美,皆可按图想其万一。吾知画者之意,盖将以观当时而夸后代也,不然则厄于时而思殚其伎,以杰然自异于众史也,何其精能之至,而毫发无遗恨欤!此岂一朝一夕所能就者,其用心亦良苦矣。夫何京、攸父子,以权奸柄国,使万姓愁痛,强虏桀骜,而汴之受祸有不忍言者。意是图脱稿,曾几何时,而向之承平故态,已索然荒烟野草之不胜其感矣。当事时,城外内之金帛珍玩,根括殆尽,而是图独沦落至今,逾二百年而未甚弊坏,岂有数耶!自时厥后,其地遂终不睹汉宫,而困于战争且日甚,虽欲求卷中所图仿佛,有安可得矣。呜呼!都邑废兴,虽系运数,而人谋弗臧,盖各有自。天津闻鹃之叹,崇宣秉钧之虐,谓非基于熙丰大臣之谬误可乎!其所以之汴之陆沉,而不可复振者,亦必有任其责矣。今天下一家,前代故都,咸沐圣化,其生聚浩穰,宜不减昔,惜吾未得一一躬造其地,以览观其盛,故于是卷既嘉起笔墨之工,而又因以识予之感慨云。至正壬辰(1352)九月望月,西昌玉华素士杨准跋,钤印二,准,京兆文章家印。”

其后刘汉题跋云:

“余自幼喜画学,业之四十年,平生所见古今画,以轴计者,奚啻累千百,其精粗高下,要皆各擅一绝,往往不能兼备,壬辰秋,避地来西昌,杨君公平以余之专门也,出所藏清明上河图以示。其市桥郭径、舟车邑屋、草树马牛、以及于衣冠之出没远近,无一不臻其妙。余熟视再四,诚非虚语,而或者犹以井蛙之见,妄加疵纇,甚矣其不知子都之嘉姣,而亦何足为是图轻重哉。呜呼,此希世玩也,为杨氏子若孙者,当珍袭之。至正甲午(1354)正月望,新喻刘汉谨跋。”

1 3 6 5李祁在《清明上河图》上作了题跋,题跋上记图为静山周氏家。李祁,元茶陵人,字一初,别号希蘧,又号危行翁。著有《云阳先生集》十卷。元亡,自称不二心老人,不仕明朝, 年70余乃卒。曾书写过《公方弱冠帖》和《苏轼乐地帖跋》。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清明上河图作者是谁什么朝代(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