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清明上河图作者是谁什么朝代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0-29 06:35:51

李东阳第二次在朱文征处见到这卷画时,他已是官方典礼的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讲学士,乃皇帝身边的近臣。二次邂逅名画的李东阳“展完累日,为之欢惋不已”。过了几年,朱文征年事渐高,深知自己再也没有心力去保管手头这卷珍贵的《清明上河图》了,便将它出让给了内阁好友徐溥。徐溥于弘治十年回乡,弘治十二年徐溥病卒,徐溥得到《清明上河图》不到十年,一方面可能徐溥对李东阳文才、人格等方面都较为看好,另一方面是为李祁、李东阳祖孙聚首古画的掌故,等到徐溥临终时,在遗嘱中吩咐他的儿子徐文灿,在他死后将《清明上河图》转送给李东阳。

正德十年3月27日(1515年)68岁的李东阳在家中的怀麓堂,又一次展开了《清明上河图》画卷,写下了他的第二个长达千字的跋文。第二个跋云:

“右清明上河图一卷,宋翰林画史东武张择端所作。上河云者,盖其时俗所尚,若今之上(左土右冢)然,故其盛如此也。图高不满尺,长二丈有奇,人行不能寸,小者才一二分,他物称是。自远而近,自略而详,自郊野以及城市。山则巍然而高,隤然而卑,洼然而空。水则澹然而平,渊然而深,迤然而长引,突然而湍激。树则槎然枯,郁然秀,翘然而高耸,蓊然而莫知其所穷。人物则官、士、农、贾、医、卜、僧道、胥吏、篙师、缆夫、妇女、臧荻之行者、坐者、授者、受者、问者、答者、呼者、应者、骑而驰者、负者、载者、抱而携者、导而前呵者、执斧锯者、操畚锸者、持杯罂者、袒而风者、困而睡者、倦而欠伸者、乘轿而搴帘以窥者、有以板为舆无轮箱而陆拽者、又有牵重舟溯急流极力寸进,圜桥匝岸、驻足而旁观皆若交欢助叫百口而同声者。驴骡马牛橐驼之属。则或驮或载,或卧或息,或饮或秣,或就囊龁草首入囊半者。屋宇则官府之衙,市廛之居,村野之庄,寺观之庐,门窗屏障篱壁之制,间见而层出。店肆所蚤,则若酒若馔,若香若药,若杂货百物,皆有题扁名氏,字画纤细,几至不可辩识。所谓人与物者,其多至不可数,而笔势简劲,意态生动,隐见之殊行,向背之相准,不见其错误改窜之迹,殆杜少陵所谓毫发无遗憾者。非蚤作夜思,日累月积,不能到,其亦可谓难已。此图当作于宣政以前,丰亨豫大之世,卷首有?陵瘦金五字签,及双龙小印,而画谱不载。金大定年间,燕山张著有跋,据向氏书画记,谓与西湖争标图,俱选入神品。既归元秘府,至正间,为装池官匠,以似本易去,售于贵官某氏,某出守真定,主藏者复私之,以售于武林陈彦廉氏,陈有急又闻守且定,惧不能守,西昌杨准重价购之,而具述其故云尔。后又为静山周氏所得,吾族祖云阳先生为跋其后。又有蓝氏珍玩、吴氏家藏诸印,皆无邑里名字,不知何年复入京师。予始见于大理卿朱文征家,为赋长句,继为少师徐文靖公所藏,公未属?,谓云阳手泽所书在,治命其孙中书舍人文灿以归于予,其卷轴完整如故,盖四十余年,凡三见而后得也。呜呼!韩退之画记,其所系几何,旋复丧失,独其文奇妙,故传之至今。今有图如此,又于予有世泽之重,而予之文不足以发之,姑?其要如此。且见夫逸失之易而嗣守之难,虽一物而时代之兴革,家业之聚散,关焉,不亦可慨也哉!噫,不亦可鉴也哉!正德乙亥(1515)三月二十七日,李东阳书于怀麓堂之西轩,钤印二,怀麓堂印,大学士章。”

四、奸臣严嵩和太监冯保

明朝嘉靖时《清明上河图》被大收藏家陆完收藏。陆完,字全卿,号水村,江苏长洲人,成化年间进士,官至太子少保、兵部尚书。据载他收藏的书法中有怀素《自叙帖》、颜真卿的《朱巨川诰身》以及诸遂良的《倪宽赞》等。由于武宗依然怠政荒淫,宁王朱宸濠便重金贿赂武宗身边一干人等,其中就包括陆完,他为朱宸濠在朝廷上说过好话,帮助朱宸濠为叛乱做准备。后来提督南赣军务都御史王守任平叛朱宸濠的叛变,在查抄宁王府时,陆完与朱宸濠来往的信件被发现,陆完罪当处死,但朝廷念他正德五年平定刘六、刘七的农民起义军有功,便将其谪戍福建靖海卫。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清明上河图作者是谁什么朝代(13)

陆完所题跋:

“图之工妙入神,论者已备,吴文定公讶宣和画谱不载张择端,而未著其说,近阅书谱,乃始得之。盖宣和之作,专于蔡京,如东坡、山谷,谱皆不载,二公持正,京所深恶耳。择端在当时,必亦非附蔡氏者,画谱之不载择端,犹书谱不载苏黄也。小人之忌嫉人,无所不至如此,不然则择端之艺其著于谱成之后欤!嘉靖甲申(1524)二月望日,长洲陆完书。钤印三,陈湖,青泉白石,吴郡陆氏。”

《清明上河图》流传到这里有三种说法,都来自前人记载,先说严嵩、严世蕃父子,严嵩(1480——1569),表字惟中,号介谿,分宜(今江西分宜)人,弘治十八年(1505)考中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以后引疾归家十年;还朝后,累官至南京吏部尚书;嘉靖十五年(1536)十二月,入京为礼部尚书盘踞津要,凡21年。严嵩排斥异己、结党营私,可谓权倾朝野,其子严世蕃,其孙严鹄、严鸿也个个钩爪锯牙。

其一:明人李日华《味水轩日记》上记载说:当年严嵩柄国,得知《清明上河图》为无上神品,就派人到处搜寻,这时画还在陆家(据文嘉《钤山堂书画记》记载,陆完死后,他的儿子急着要用钱花,就将《清明上河图》卖给了昆山顾鼎臣家)。陆完死后由夫人保管。她也非常珍重宝爱,就把画缝在一个绣花枕头中,坐着还是睡着,都随身带着,寸步不离身,即使是亲生的儿子,也不能看到。夫人有一个外甥,姓王,善绘画,而且很乖巧,会说话,很是得夫人的欢心。趁夫人高兴的时候,就提出要求借看。夫人被他伶牙俐齿一说,不好不借,只有加以严格限制,不准携带笔砚,只能坐在小阁中观赏,也不许有其他人在场。这样王生往来两三个月,凡十数次观赏,逐渐将构图布局、位置暗暗记在心里,回去以后就把全图复制临仿了下来。这时都御史王忬为了迎合严嵩,正在用高价悬赏寻觅此图,王生拿自己的临摹本出售给王忬,获利八百两银子。王忬不知是赝本,就去献给严嵩。严嵩获此重宝,十分高兴。这时严嵩家里有个装裱匠姓汤,在装裱时发现画是赝品,就跑到王忬那里索贿,说是只要给四十两银子,就把事情隐瞒下来,王忬不予理会,汤姓裱画师怀恨在心,回去以后便把作旧的颜色冲洗干净,将新画露出,使严嵩大为难堪。严嵩认为王忬是有意欺骗戏弄自己,就借着蓟辽事件,把王忬陷害至死。王生也因这事受牵连,饿死在监狱里。

但是,《味水轩日记》中记载看,说图有宋徽宗的签题,卷末有张择端的落款,有御书题诗,还有元代戴表元等名家的题跋。当时赝本主要有两本,其一为陆全卿之甥王姓者所作,另一为苏人黄彪所作。还有《味水轩日记》注后称:“但张择端者,南渡画院中人……”明显与事实不符,所提到的《清明上河图》应该不是张择端的真迹。

李日华,字君实,嘉兴人,明神宗万历二十年进士,官至太仆寺少卿。能书能画又精于鉴赏,所作笔记内容多论书画,著有《紫桃轩杂缀》。《味水轩日记》记载时间由万历三十七年至四十四年(1609-1616),其上的资料对研究其他版本《清明上河图》有一定参考价值。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清明上河图作者是谁什么朝代(14)

以下为《味水轩日记》的记载:

“万历三十七年七月七日,霁,乍凉,夜卧冷簟,小不快。客持张择端文友《清明上河图》见示,有徽宗御书“清明上河图”五字,清劲骨立,如褚法。印盖小玺。绢素沉古,颇多断裂。前段先作沙柳远山,缥缈多致。一牧童骑人物,列肆竞技,老少妍丑,百态毕出矣。卷末细书臣张择端画,织文绫上御书一诗云:“我爱张文友,新图妙入神。尺缣该众艺,采笔尽黎民。始事青青蚤(同早),成年白首新。古今披阅此,如在上河春。“又书赐钱贵妃印、内府宝图长方印。另一粉笺,贞元元年正月上元月日,剡源戴表元一跋。又一古纸,李冠、李巍赋二诗。最后天顺六年二月,大梁岳浚文玑作一画记,指陈画中景物极详。又有水村道人及陆氏五美堂图书二印章,知其曾入陆全卿尚书笥中也。后又有长沙何贞立印,又余姻友沈凤翔超宗二印记。超宗化去五六年矣,其遗物散落殆尽,此卷适触余悲绪耿耿也。《清明上河图》临本,余在京师见有三本,景物布置俱各不同,而俱有意态。当是道君时奉旨,令院中皆自出意作图进御,而以择端为最,供内藏耳。又余昔闻分宜(严嵩)相柄国,需此卷甚急,而此卷在全卿家。全卿已捐馆,夫人雅珍秘之,诸子不得擅窥。至缝置绣枕中,坐卧必偕,无能启者。有甥王姓者,善绘性巧,又善事夫人,从容借阅。夫人不得已,为一发藏。又不欲人有临本,每一出,必屏去笔砚,令王生坐小阁中,静默观之。暮辄餍意而去。如此往来两三月,凡十数番阅,而王生归辄写其腹记,即有成卷。都御史王忬迎分宜旨,悬厚价购此图。王生以临本售八百金,御史不知,遽以献。分宜喜甚,发装潢匠汤姓者易其标识。汤验其赝,索、贿四十金于王,为隐其故。王不信,吝予。因洗刷,露其新伪,严大(左月右无)王,因中之法,致有东市之掺。夫王固功名草草之土士,宜不具鉴,分宜少颇淹雅,晚年富贵已极,搜阅甚多,宜一见了了。而、王生之伪,必藉老匠以发,则临本之功,亦非泛泛者。今临本不知何在,而真者独出,亦有数存乎其间耶?夫书绘本大雅之玩,而溺者至以此倾人之生,谄者至以此媒身之祸,岂清珍之品,本非势焰利波所得借资者耶?所谓卫懿公之鹤,不如嵇、阮之酒。观此,则有癖古之嗜者,不当复媒荣(左月右无)。而都显倨者,亦可推此以逊寒士矣。王生号振齐,亦因此构仇怨,瘐死狱中,或云真本为卫元卿所得,元卿续献之严,伪本乃败。未知的据。原注:《清明上河图》临本,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六八《清明上河图别本跋》云:“《清明上河图》真赝本,余俱获寓目……(真本)初落墨相(严嵩)家,寻籍入天府,为穆庙所爱,饰以丹青。赝本乃吴人黄彪造,或云得择端稿本加删润,然与真本殊不相类,而亦自工致可念,所乏腕指间力耳,今在家弟(敬美)所。此卷以为择端稿本,似未见择端本者。其所云,于禁烟光景亦不似,第笔势遒逸惊人,虽小粗率,要非近代人所能办。盖与择端同时画院祗候,各图汴河之胜,而有甲乙者也。吾乡好事人遂定为真稿本,而谒彭孔嘉(年)小楷、李文正(东阳)公记、文徽仲(徵明)苏书、吴文定(宽)公跋,则寿承(文彭)、休承(文嘉)以小行代之……然不能断其非则端笔也。”同题又以篇云:“而清明上河一图,历四百年而大显,至劳权相出死构,再损千金之值而后得。咦,亦已甚矣。”王世贞所述未涉其夫被*与图的关系,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五十四云:“严嵩以忬愍杨继盛死,衔之。忬子世贞又从继盛游,为之经纪其丧,吊以诗。嵩因深憾忬。严世藩尝求古画于忬,忬以临幅类真者以献。世藩知之,益怒。会滦河之警。鄢懋卿乃以嵩意、为草,授御史方辂,令劾忬。嵩即拟旨逮系。爰书具,刑部尚书郑晓拟谪戍。奏上,竟以边吏陷城律弃市。”《野获编》卷八《严相处王弇州》云:“王弇州为曹郎,故与分宜父子善。然第因乃翁思质忬方总督蓟辽,姑示密亦防其忮,而心甚薄之。每与严世藩宴饮,辄出恶谑悔之,已不能堪。会王弟敬美继登第,分宜呼诸孙切责,以不克负荷诃诮之。世藩益恨王,日谮于父前。分宜遂欲以长史处之,赖徐华亭(阶)力救得免……后分宜因唐荆川(顺之)阅边之疏,讥切思质,再入鄢剑泉懋卿之赞决,遂置思质重辟……当华亭力救弇州时,有问公何必乃尔。则云:此君他日必操史权,能以毛锥*人。一曳裾不足锢才士,我是以收之。人咸服其知之。”同书卷二《为画致祸》云:“严分宜势炽时,以诸珍宝盈溢,遂及书画骨董雅事。时鄢懋卿以总鹾使江淮。胡宗宪、赵文华以督兵使吴越,各承奉意旨,搜取古玩不遗余力。时传闻有《清明上河图》手卷,宋张择端画,在故相王文恪(鏊)胄君家。其家巨万,难以阿诸动,乃托苏人汤臣这往图之。汤以善装潢知名,客严门下,亦与娄江王死质中丞往还,乃说王购之。王时镇蓟门,即命汤善价求市。既不可得,遂嘱苏人黄彪摹真本应命,黄亦画家高手也。严氏既得此卷,珍为异宝,用以为诸画压卷,置酒会诸贵赏玩之。有妒王中丞者,知其事,真发为赝本。严世蕃大渐怒,顿恨中丞,谓有意绐之,祸本自此成。或云即汤姓怨弇州伯仲,自露始末,不知然否。”以文房清玩致成大狱,严氏之罪固当诛,但张择端者,南渡画苑中人,与萧照、刘松年辈比肩,何以声价陡重且为祟如此。”

其二:明人沈德符《野获编补遗》记载说:严嵩权势炽热的时候,家中的奇珍异宝,应有尽有,就开始转向搜集古董字画。其时鄢懋卿总理淮、浙盐政,胡宗宪总督吴、越兵事,他们都是严嵩的党羽,秉承主子的意旨,在江南一带搜罗蒐集古董字画,不遗余力。他们听说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已故内阁首辅王鏊的家里,但其家巨富,难以用钱财打动,就找到一个叫汤臣的苏州人想办法。汤是一个装裱匠,在严嵩家里作事,同时与王也有往来,就去鼓动王忬把画买下来。王忬当时镇守蓟门,即命汤出高价求买,仍然不可得,遂找到一个叫黄彪的苏州人临摹了一本,送给了严嵩。严嵩得到这一伪本,视为异宝,大摆筵席宴请王公贵人,在酒酣耳热时,把画拿出来叫大家玩赏,其中有一个人平时十分忌妒王忬,略微听到过黄彪临摹的事,就当着众人面指出是伪本,使严嵩父子当场下不了台,顿时记恨王忬,认为是有意来捉弄他。后来王忬被*,祸根就在这里。又有一说,是汤姓裱画师怨恨王忬的儿子王世贞、世懋兄弟,是自己有意在严嵩那里露出事情经过的。

其三:清人顾燮公《消夏闻记》上的记载,更为曲折离奇,故事说:太仓王忬家里收藏有《清明上河图》,严世蕃知道后强行索要,王忬舍不得给,就请一个高手临摹复制一本送去。早先王忬在巡抚两浙时,有一个姓汤的裱画工生活非常困难,王忬很同情他,就带回到自己家中作一些活计,后来又推荐给了严世蕃。当王忬把仿本《清明上河图》送到严家时,恰好汤姓裱画工在旁边,就对严世蕃说:这画我见过,送来的是假的,只要看屋角上麻雀是不是一脚踏两瓦就可以验证。画展开后果如其言,严世蕃心里感到不是滋味,既恨王忬,也看不起姓汤的,再也不重用他。恰好俺答部入寇大同,王忬为蓟、辽总督,严氏党羽鄢懋卿唆使御史方辂弹劾王忬御边无术,王忬就被*害了。

后严嵩倒台后,家产被抄入宫中,《清明上河图》回到了紫禁城宫中。

到明穆宗时,穆宗不喜欢书画,就常常将宫中所藏的名家名作高价卖给皇亲国戚。成国公朱希忠趁机向皇上上奏要求把《清明上河图》赐赏给他。明穆宗虽然不懂书画,但也知此画为传世珍品,便抬高价格,抵应给他的俸禄,自以为是给朝廷省下了一笔银两,可谁都知道有些珍宝是根本不能用价钱来衡量的。

正在这笔生意要成交时,《清明上河图》却不翼而飞,宫中又传出一个离奇的故事:一个小太监将《清明上河图》从内府中偷了出来,他怀揣着画卷走在紫禁城中,由于做贼心虚,慌忙之中将画卷藏在宫殿阶梯中的一个排水孔里以便日后再取,可是天不遂人愿,在当夜就下起了飘泼大雨,而且一下就下了三天三夜。几天后那太监再来取画卷,那画卷已是破旧不堪,画面已模糊不清。此事无实据可查,《清明上河图》失踪案从此就不了了之了。《清明上河图》也就渐渐地远离了人们的视线,销声匿迹了。在明人詹景风的《东图书览编》中收入了这个故事。但是我们今天仍能在故宫博物院看到《清明上河图》,而且画卷也完全没有水浸泡过的痕迹。可是为甚麽会出现这样一个在当时广为流传的故事呢?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清明上河图作者是谁什么朝代(15)

这个故事流传了十几年之后,当《清明上河图》又一次现世,人们才知道《清明上河图》并未被消失匿迹。只是这幅名画上又多了一个名叫冯保的人的笔迹,他为《清明上河图》题上跋序这样写到:

“余侍御之暇,尝阅图籍,见宋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观其人物界画之精,树木舟车之妙,市桥村郭,迥出神品,俨真景之在目也,不觉心思爽然。虽隋珠和璧,不足云贵,诚稀世之珍宝欤!宜珍藏之。时万历六年(1578),岁在戊寅,仲秋之吉,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兼掌御用监事、司礼监太监、镇阳双林冯保跋。钤印四,侍御清,冯永享收藏书画记,冯保印,永享。”

从他在《清明上河图》上写的题跋来看,写下了一些迥出神品之类赞美此画的文字,再细看也没有说明到此画的来龙去脉,那他究竟是怎麽得到《清明上河图》的呢?这些年《清明上河图》在他手中,他为甚麽不拿出来向人炫耀一番呢?谁人不知道家藏这样一幅名画是光宗耀祖的事呢?但恰恰因为这样他才不能声张,假使是由皇帝赏赐,他在题跋中一定大书特书,某年某月某日大明天子赐《清明上河图》于我,但在冯保的跋序中只字末提。最好的解释是:《清明上河图》被冯保从宫中盗出,为了掩盖他盗画的罪行,编造这样一个故事就是最好的掩人耳目的妙计。

太监冯保,深州(今河北深县)人,号双林,隆庆元年(1567)提督东厂兼掌御马监事。神宗即位后,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兼掌东厂(明代特有的特务机构),集内外大权于一身,权倾朝野。因与首辅高拱结有私怨,与张居正相结,将高拱罢逐。内倚太后,外侍张居正。穆宗死后,他挟持10岁的万历皇帝,气势甚盛,举朝恶之。且贪婪成性,聚敛无度,家赀极富。冯保与外臣勾结,假传遗诏言“阁臣与司礼监同受顾命”。气势之甚,令满朝文武敢怒而不敢言。但他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善书法、通乐理,在司礼监时,曾监刻《启蒙集》、《帝鉴图说》、《四书》等。在万历六年(1 5 7 8年)冯保终于忍受不住诱惑,自己在图后写下了题跋,称自己为“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兼掌御用干事司礼监太监”。他将《清明上河图》在民间变卖,《清明上河图》又在民间若隐若现。后来,等到张居正死,太后归政,遂遭排挤,谪为奉御,被逐往南京。几年后冯保病死,家产被抄没,才发现他的家产富可敌国。

之后《清明上河图》之上又出现了一个署名为如寿的人的题跋:

“汴梁自古帝王都,兴废相寻何代无?独惜徽钦从北去,至今荒草遍长衢。妙笔图成意自深,当年景物对沉吟。珍藏易主知多少,聚散春风何处寻。鹭津如寿。钤印一, 如寿印。”

此处不知此“如寿”为何人,尚待深入研究。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清明上河图作者是谁什么朝代(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