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清明上河图作者是谁什么朝代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0-29 06:35:51

五、乾隆年间的《清图》收藏家——陆费墀、毕沅

1 6 4 3年在关外数十年的皇太极之第九子年仅六岁的福临在盛京沈阳即位后,第二年4月明朝降将吴三贵引清兵入关。10月在京师定鼎,号大清,年号顺治。从此,进入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清王朝较从前的少数民族政权更注重和汉民族的融合,更注重吸收汉民族文化。

陆费墀,清代学者。字丹叔,一字石坚士,号颐斋,晚号吴泾灌叟。浙江桐乡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礼部侍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始编纂四库全书,聘用纪昀、陆锡熊、陆费墀等人,当时陆费墀为总校官。书编成后,呈帝观览,因书中有伪谬语,纪昀、陆锡熊和他同被斥责,而他处罚尤重。责令他出资装治、整修文澜阁、文汇阁、文宗阁三阁图籍,书面用叶木匣。又因事被处罚以革职,家被抄后,仅留千金以养家眷,余资皆充三馆装治图书之用。旋即忧愤卒。和纪昀合纂有《历代职官表》。工诗文。著有《颐斋赋稿》、《枝荫阁诗文》集。

毕沅从陆费墀购得《清明上河图》以后,与其弟毕泷(清代收藏鉴赏家)同赏,现今画上有二人印记。

毕沅,清代学者、史学家。字秋帆﹐一字纕蘅﹐号弇山﹐因从沈德替学于灵岩山,又号灵岩山人。镇洋(今江苏太仓)人,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进士,廷试第一,状元及第,援翰林院编修。乾隆五十年累官至河南巡抚,第二年擢湖广总督。嘉庆元年(1796年)赏轻车都尉世袭。病逝后,赠太子太保,赐祭葬。毕沅精通经史,旁及语文学、金石学、地理学,并善诗文,一生著作颇丰。“一时名儒,多招至幕府”,著名学者章学诚、孙星衍、洪亮吉、汪中、段玉裁等皆曾受知其门下。他在其幕宾的襄助下,搜求善本古籍,校勘辑佚,编纂了许多有价值的著作,尤其在经学与史学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经学方面著有《传经表》、《通经表》等,并撰《墨子集注》,直接指明诽墨始于孟子,提出《墨子》作为一种古代典籍,“不可忽也”。在史学方面,他最大的成绩是撰修了《续资治通鉴》二百二十卷。他留下的著作还有其主编的《经训堂丛书》,所撰的有《灵岩山人诗集》、《灵岩山人文集》、《中州金石志》、《河间书画录》、《晋书地理志校注》、《山海经新校注》等。

直到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因为乾隆的去世,权臣和珅迅速被扳倒。在嘉庆二年去世的湖广总督毕沅,因为被查出有交结和珅的行为,身后被抄家。《清明上河图》又一次出现在查抄物品中。嘉庆皇帝为了表示对父亲心爱之物的珍重和缅怀,将乾隆平时珍玩的书画器物全部封存。《清明上河图》被珍重地存放在延春阁。乾隆皇帝在有生之年的收藏几乎囊括了天下收藏的最精华部分,可惜也由于各种版本《清明上河图》鱼目混珠,毕生热衷于书画的乾隆皇帝,最终没能在有生之年一睹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真迹,而真迹却在两个大臣之间买卖交易,之后又到了和珅手中。《清明上河图》于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被编入《石渠宝笈三编》,此后,《清明上河图》一直被收藏在紫禁城中。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清明上河图作者是谁什么朝代(17)

六、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中国封建历史在清代走到了尽头,清后期长时间的闭关锁国,隔断了中国同世界的交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已远远落后于世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定,一次次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沉重的打击了封建清王朝。1 9 0 1年《辛丑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中国人民不断寻求救国图存的道路,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辛亥革命运动,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1912年2月12日,中国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走下了皇帝宝座,根据“优待条例”,溥仪仍然住在皇宫紫禁城内,于是溥仪利用两名弟弟每天上午“进宫”陪同溥仪读书的机会,将珍贵文物包裹在包袱里,由他的弟弟们每天下学时运出紫禁城,没有一天间断过,从1922年11月16日开始,到1923年1月28日的73天时间里,都以“赏赐”其弟溥杰的名义,将书画手卷1285件,册页68件分批盗运到他的父亲在天津英租界十三号路为溥仪买的一所楼房中。其中,《清明上河图》就有诸多卷,其中有张择端的那幅《清明上河图》真迹,和明代画家仇英以苏州为背景仿画的《清明上河图》“苏州片”。

1 9 1 7年张勋拥戴溥仪复辟,恢复“宣统”年号,但张勋复辟仅12天就收场了。此时溥仪已为他下一步做了打算,就是留学国外,而留学国外的费用就得来自他手中这些书画。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清明上河图作者是谁什么朝代(18)

直到1924年11月5日,当时的北京卫戍总司令鹿钟麟、警察总监张璧,率领20名短枪手突然闯进紫禁城,撵走了溥仪,拆散了“小朝廷”,溥仪窃取宫中文物的计划才被迫中断。

1924年11月5日,溥仪回到父亲的“醇亲王府”;11月29日,溥仪逃往日本兵营,要求“避难”,公然搬到日本公使馆居住,在日本军国主义卵翼下恢复“小朝廷”。1925年“龙抬头”的日子(2月24日),溥仪打扮成商人的模样,在日本人的监护下,来到天津法租界张彪私宅“张园”,《清明上河图》陪伴着溥仪在天津度过了七年多的时光。

通过日本特务土肥原贤二的阴谋策划、天津日军的密切配合,将溥仪乔装成日本军人,于1931年农历十月初一,乘小汽船偷渡白河,经大沽口,登上日本商船“淡路丸”,潜到营口,至鞍山汤岗子小住,然后前往旅顺口,进入日本殖民地。1932年3月8日,溥仪带着他的珍宝、字画,从天津迁往长春,在侵华日军的操纵下建立伪满洲国登上了皇帝宝座。《清明上河图》又陪伴着溥仪,在长春度过了长达13年4个月的岁月。

1945年8月10日,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山田乙三通知溥仪迁都通化,溥仪心中明白,所谓的迁都实际上是逃亡,溥仪请山田乙三宽限3天的时间打理行装。实际上,溥仪最放心不下的,是那些从北京故宫带出来的珍宝、字画。13年来,《清明上河图》和大量的珍宝、字画,一直封存在长春伪皇宫后面的书画楼里,只有溥仪和少数贴身随从知道书画楼里面封存的秘密。溥仪和贴身随从匆匆忙忙进入这座神秘的“小白楼”,他从大量的珍宝、字画当中精选了一些珍品逃往通化,剩下的珍宝、字画被一些侍卫哄抢。其中,四个不同版本的《清明上河图》有哪一卷被溥仪带在身边?哪一卷流失于民间?人们不得而知……

8月13日溥仪带着一部分珍宝、字画和家眷,匆匆逃往通化长白山脚下的小山村——大栗子沟。三日后,溥仪乘坐一架小型军用飞机企图逃往日本。当飞机经过沈阳时,飞机起飞后被苏联红军迫降溥仪被俘获,苏联红军将其遣往苏联赤塔,后转至伯力,五年之后,溥仪被遣送回国,四个不同版本的《清明上河图》下落不明。溥仪随身携逃的书法名画和一批珠宝玉翠,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缴获后,上缴东北人民银行代为保存。

就这样紫禁城中的宫中所藏的珍宝,有的被“赏”给了溥杰,有的放在了天津租界,有的存放在了长春“小白楼”,有的被遗放在了大栗子沟,而有的在迁徙中毁掉了,更有一大批国宝流失到了国外……

194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长春。解放军干部张克威同志,通过当地干部收集到伪满皇宫流散出去的珍贵字画十余卷。1947年,张克威同志调到东北行政委员会工作,临行前他将这十余幅卷轴交给了当时开辟东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林枫同志。

1949年7月7日,东北博物馆(现辽宁省博物馆)在沈阳成立并开馆,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开放的博物馆。东北博物馆的大部分展品,为东北人民银行拨交、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溥仪处缴获的名贵书画、珠宝翠玉饰品。而在第二年冬天,东北局文化部开始着手整理解放战争后留下的文化遗产,书画鉴定专家杨仁恺先生在东北博物馆临时库房里发现一卷残破的画卷,画卷淡设色,画中描绘人物、街景的方法,都是古老的绘画法式,长卷气势恢弘,笔法细腻,人物、景物栩栩如生,历代名人的题跋丰富而详实,历代的收藏印章纷繁而复杂。当时,杨仁恺先生整理书画作品时发现了其中有3件同名为《清明上河图》的作品。于是杨仁恺先生将这幅画卷的照片,发表于东北博物馆编印的《国宝沉浮录》中,立即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高度关注,当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先生,将这幅画卷调往北京,经专家学者进一步考证、鉴定,确认这幅绘画长卷就是千百年来名闻遐迩的——《清明上河图》“石渠宝笈三编本”。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清明上河图作者是谁什么朝代(19)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清明上河图作者是谁什么朝代(20)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