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这种信任感也会使学生感到被接纳和认可,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
目前,这种师生之间的信任感还没有完全地普遍地建立,学生因为教师的育人水平、育人能力、育人形式和育人方法缺乏或者不适当等原因而难以建立起信任感。
相关课程和活动的效果就会因此大打折扣。其次,从课程建设的角度来说,一些选修的心理相关的课程形式和内容都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
不符合学生当下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需要,导致学生对相关课程缺乏信任和信心。
最后,从心理育人工作发挥朋辈作用的角度来看,心理委员和寝室长是学校心理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但是在实际访谈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心理委员和寝室长的信任也没有得到增强。
因为缺乏信任削弱了心理委员和寝室长在心理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当然,心理委员和寝室长在发挥自己在心理育人工作中的作用的时候,要坚持的很重要的原则就是保密性原则。
只有真正坚持这个原则,才能更好地取得同学们的信任,目前在实际工作中这个原则的贯彻还有待加强。另外对于心理委员和寝室长的选取也要基于学生的信任。
在实际工作中仍有待注意。能否在心理育人工作中更充分地建立与学生之间的信任是高校心理育人工作能否更好地发挥实效性的重要因素。
步入新时代以来,高校心理育人工作受到了充分的重视,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收获了成功的经验,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