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贵二愣子的结局,福贵二楞的结局是什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0-31 00:02:20

"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洒满了盐"

——《活着》

这是小说《活着》中有庆去世后的一段描述,每读至此,心头总会涌起一股悲伤。

在最初读《活着》的时候,唯一的感觉是福贵作为幸存者,亲人陆续离开,一生充满坎坷,似乎他的人生除了苦难再无其他。而今年再读的时候,忽然意识到这是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是对福贵一生的记述,从他自己的角度来看,这是生活,却不是幸存。虽有苦难,但他在苦难中生存,在夹缝中成长。

福贵二愣子的结局,福贵二楞的结局是什么(1)

罗兰说:"每人心中都应有两盏灯光,一盏是希望的灯光,一盏是勇气的灯光,有了这两盏灯光,我们就不怕海上的黑暗和风涛的险恶了。而福贵便是如此,虽然屡遭苦难,却永远怀揣勇气和希望,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实现自我的成长。

下面,我将从人生的三个阶段分析福贵的成长历程。

一.少年时荒唐放荡,家产尽失,这是福贵成长的第一个阶段

《锁麟囊》中说:"我只道铁福贵一生注定,又谁知人生数顷刻分明,想当年我也曾撒娇使性,到今朝,哪怕我不信前尘,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他叫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

出生富贵,一朝败落,参悟人生,《红楼梦》中的宝玉如此,《活着》中福贵也是如此。经历少年放荡,一朝跌落社会底层,他终于明白太多东西不可挥霍。

1.不能挥霍时间

福贵是地主家的阔少,连出门都要雇工背着去,在他的潜意识中,自己将一生衣食无忧,根本无需趁年轻奋斗。

幼时在私塾念书的时候,穿长衫的先生叫他起来读书,他哪里会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竟然对年过花甲的私塾先生说:"好好听着,爹给你念一段",气的先生说"你家少爷长大了准能当个二愣子。"

若福贵家境没有败落,按照他的行事作风,倒没准真是个二愣子。哪怕私塾先生说他"朽木不可雕",也绝对不花时间做点正经的事情。

他不仅不喜读书,吃喝嫖赌也是样样不落,至于时间观念,他从来都没有。

"我长大以后喜欢往城里跑,常常是十天半月不回家""我爱往妓院钻,听那些风*的女人整夜叽叽喳喳和哼哼哈哈,那些声音听上去像是给我挠痒痒。后来我更喜欢赌博了,嫖妓只是为了放松一下,就像水喝多了要去方便一下一样,说白了就是撒尿,赌博就完全不一样了,我是又痛快又紧张,特别是那个紧张,有一股叫我说不出来的舒坦"

嫖赌会让人上瘾,荒度时光,福贵年少时的经历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沉迷于享乐的他没有培养任何一项技能,也没有花时间在自己家人身上,总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整天有气无力,每天早上醒来犯愁的就是这一天该怎么打发。

当他失去家产后,对于时间的看法完全改变。看得见的日子都在田里,即使到了天黑,只要有月光,还要下地,时间怎么还可以浪费呢,庄稼得赶上季节,错过一个季节可就全错过了。

2.不能挥霍金钱

"我们徐家有一百多亩地,从这里一直到那边工厂的烟囱,都是我家的"。作为远近闻名的阔少,"走路时鞋子的声响,都像是铜钱碰来撞去的。"

徐家的家产是怎样得来的呢?

据徐老先生所说,"从前,我们徐家的老祖宗不过是养了一只小鸡,鸡养大后变成了鹅,鹅养大了变成了羊,再把羊养大,羊就变成了牛。 我们徐家就是这样发起来的"

而徐家是怎样败落的呢?

福贵和龙二赌钱的时候,龙二小赌常输,充分利用了福贵的赌徒心理,赢了还想赢,输了就拼命想翻盘。最后一次赌钱,眼看着桌上小山坡一样堆起的钱,像洗脚水似的倒了出去,甚至压上了平生最大的赌注,也付出了失去家产的惨痛和教训

其实福贵半年前就欠上他们了,可因为一直记在帐簿上,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已经将祖业败光。

我们在生活中也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用现金买东西舍不得,刷支付宝微信却不怎么心疼,似乎那花的不是自己的钱,等到看账单总结的时候就经常吓一跳。

这种不完全理性消费便是受到了"心理账户"的影响,现金和电子货币在我们心目中是两个账户。现金会被认为是"血汗钱"要倍加珍惜,而电子支付在我们眼里更像是一串数字,只需要刷码或划卡的动作就可以实现,我们会人为降低他的出入门槛。

福贵便是这样,每次输只需要记账,看起来不过是帐簿上的一个数字,连他自己都不会意识到自己到底欠了多少,这让他更加肆无忌惮地挥霍金钱。

当他失去家产后,像一只瘟鸡一样走出平日寻快活的青楼,见到老丈人也只能缩缩脑袋,一会工夫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可即使不是赌钱,若不想着开源节流,家产总有败完的一天,可以说按照福贵年少时的心态和行为,失去家产是必然。

他去挑铜钱还债,不过才一天,绸衣便磨破了,肩上的皮肉渗出了血,"想想自己才挑了一天的钱就累的人都要散架了,祖辈挣下这些钱,不知要累死多少人。"

只是待他醒悟,为时已晚。

3.不能挥霍信任

在战争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场景:战友之间,可以把后背交给对方,这是表明绝对的信任。

对于福贵来说,对他绝对信任的人就是他的家人。

家珍见福贵常往青楼跑,没有大喊大叫,而是做四样不同的蔬菜,让福贵发现吃到下面都是差不多大小的肥肉,以此来开导福贵:女人看上去各不相同,到下面都是一样的。

当家珍知道福贵去了赌场,即使大着肚子也要去赌场跪着求他回来,在福贵输光家产后,她也没有做任何责怪,而是说"你以后不赌就好了"。

知道福贵戒赌后,家珍更是放弃了自己的锦衣华服,与福贵布衣粗饭,可乐终身;就连徐母临去世前一直念叨的也是:福贵不会是去赌钱的。

亲密关系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他们是对福贵绝对信任的,也绝对亲密。

但福贵此前一直在消耗这种信任,他对加家珍的态度是"你给我滚回去",并且打了她两巴掌,这种消耗信任,也在不知不觉中降低双方的亲密程度。

福贵二愣子的结局,福贵二楞的结局是什么(2)

信任是容易消耗的奢侈品,只要不触底皆可再生,而触底后就意味着永远失去。

家珍对福贵虽失望,却依旧是抱有希望的。即使父亲将家珍带回去,在知道福贵戒赌后,家珍依旧愿意回来。

可若是在福贵失去家产后并不戒赌,家珍极大可能不会回来,从他的戒赌行为可以看出,他明白了信任,不可挥霍。

二.中年时屡遭变故,学会承担责任,这是福贵成长的第二阶段。

当徐家家境优渥,徐父训斥福贵游手好闲,没有光宗耀祖时,他总会回一句:"凭什么让我放着好端端的日子不过,去想光宗耀祖这些累人的事"

当福贵失去家产,没有退路后,他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话中含义,他有义务养活家人,那时的他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做责任与担当。

作为儿子,他需要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

福贵以前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儿子,整日出去游荡,弃家中老父母于不顾。失去家产,他本来想着轻生,可这样一来,赌债便要家中的老父亲去还了,想起父亲,福贵终是不舍,哪怕是回家被父亲打死,他也得回家呀,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犹豫中,体现了归属感和对家庭的温情留念

好不容易还清赌债,想着以后得孝敬爹娘了,父亲却离世了。

徐父的离世不能说和福贵没有关系,以前徐父大恭的时候,一蹲就是半响,"那两天腿就像鹰爪一样有劲",总是嗷嗷的叫唤,失去家产后,他"哆哆嗦嗦走到村口",也不再叫唤,眯着眼向远处看。

失掉祖业,愧对先人,徐父也失去了生的信念。一个失去活下去信念的人,阎王也没有办法。

从父亲去后,福贵像染上瘟疫一样浑身无力,整天坐在茅屋前的地上,一会眼泪汪汪,一会唉声叹气的表现来看,若是父亲健在,福贵必定承担好好赡养父母的责任。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对于子女来说,这或许是最残酷的事情。

父亲走后,家珍也被老丈人接走了,家中只有老人和孩子,作为家中唯一的劳动力,他必须考虑一家人的生计问题。

有时候长大,就在一瞬间。

他去找龙二租田,不再摆少爷的架子,他学着别人的样子干农活,戒掉嫖和赌,不敢浪费时间,只要能看清,就去地里干活,要是庄稼赶不上季节,他拿什么交地租,拿什么养活家人的老人和孩子?有什么颜面再见家珍和有庆呢?

后来家珍带着有庆回来,整个家才完整。作为丈夫和父亲,这时的福贵已然学会了对妻儿负责

福贵二愣子的结局,福贵二楞的结局是什么(3)

他开始心疼自己的妻子,会和家珍说"你到田埂上去歇会",会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孩子,而更加卖力的干活。

"活太多,我得快干,一快就免不了砍了脚割破手"

日子过得又苦又累,心里反倒踏实了"

有了为家人奋斗的责任感,有了生活的目标,吃苦也觉得有意义。

学会吃苦,福贵也学会了换位思考。当福贵看到家里的长工辛苦一生,到了本该由主家养却无奈要饭的时候,福贵主动提出:"苦也要把他留下,我们每人剩两口饭也就养活他了"。

这毫不令人意外,由从前拍拍长根的脑袋让他跑,让他做一步一跳飞的样子,到心疼长根年纪大了落魄要饭,主动提出要养活他,福贵早已懂得了责任和尊重。

如果生活如此继续,虽贫苦,其乐融融,可这时,老母亲经常头晕,糊涂,必须马上请郎中,

命运好像故意和福贵开玩笑,请郎中的途中遇到国民党,不仅郎中没请来,自己还被抓去做壮丁。在枪林弹雨中,福贵始终不放弃活着的希望,除了求生本能,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对家人的责任,因为母亲和妻女还在家里等着自己回去。

后来在战场中,他结识了春生和老全,并成为相互扶持的朋友。早已懂得责任的福贵,在与春生老全相处的过程中,更是从责任出发,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建立联系。

被拉壮丁后期,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当柴煮米饭了,好在可以从飞机上投大饼。可饼少人多,如何不挨饿?分开抢弄得鼻青脸肿也不过是勉强果腹,可即便如此,他们依旧愿意饿着肚子等春生回来一起分享"战果",因为他们同历经生死的战友,不仅要合作,也要"有福同享"。

在春生的提醒下,他们想起柴火与胶鞋之间的联系,于是他们另辟蹊径,不抢大饼而是抢鞋子,三人合作,用胶鞋煮米饭,免受皮肉之苦。

虽然总有人觉得可以以一人之力实现目标,但人是社会性动物,哲学意义上来说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与别人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倘若身边没有了人,福贵也很难活着,用胶鞋煮米的方法虽巧,一个人的力量也是不够,多人协作却可以完成。

作为朋友,福贵从责任出发,认识到联系的普遍性以及合作的重要性。

责任、担当、合作、共赢,这是经历教给福贵的道理。

三.亲人相继离世,老年领悟"活着"真谛,获得生命超脱

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塔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说"一个人的生命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当福贵回首自己一生的时候,更多的是对生命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

1.活着就要懂得忍受苦难

叔本华说过:"人生即是痛苦",当这位叫福贵的老人晚年讲述他一生经历的时候,让叔本华这句话有了力度感和画面感。

也许,当徐家父母为福贵起名字的时候是带着"福"又"贵"的美好寄托的,然而现实却是"悲"又"贫",福贵的苦难一生由赌场丢掉家产开始,随后失去父亲,被抓壮丁。乃至死里逃生后,决心好好过日子,殊不知,苦难的高潮才刚刚开始。

回到家后,母亲去世,凤霞也因为一场大病再不能言语,勤快又善良的有庆因为给县长夫人献血失去生命,共苦一生的妻子因为软骨病去世,终于风光出嫁的凤霞却难产去世,二喜水泥板夹死,唯一剩下的孙子苦根也因吃豆子噎死……

福贵二愣子的结局,福贵二楞的结局是什么(4)

小说以《活着》命名,全篇却在重复描述"死亡"这一惨痛的经历,米兰•昆德拉曾说,小说不是作者的忏悔,而是当今世界日益成为陷阱时对人类生活的探索。余华在叙述整个探索中以压抑的手法叙述苦难,也让我们看到生命的脆弱。

活着便意味着要忍受痛苦,而正因每一个人都将走向死亡才能衬托活着的不易。

福贵一生经历过太多苦难,才更加深切地明白活着就要忍受苦难。

2.祸福相依,悲喜可转化,以平常心看待生活

在《活着》中很多祸福相依的情节

福贵出生家境优渥是福,因为出身优渥却造成他贪婪好赌的性子是祸。

因为这祸,福贵失去家产,沦为了社会最底层的贫苦农民,龙二赢得赌局,一跃成为大地主;这看似祸福已定,然而在打倒地主的运动中,失去家产的福贵逃过一劫,赢得赌局的龙二却被枪*,正如龙二临死前说的那句:"福贵,我是替你死啊。"

春生出身贫苦,被抓壮丁是祸,也因出身清白加战功成为干部转为福,又因是干部受到批斗导致自*终究成祸

个人在大时代中,主动或被动的选择,蜻蜓点水般留下痕迹,谁又能判断绝对欣喜和绝对悲苦呢

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依,我们既不必因短暂的幸运而沾沾自喜,亦不必因暂时的苦难而过一蹶不振,过好当下罢了。

"做牛耕田,做狗看家,做和尚化缘,做鸡报晓,做女人织布""我看到老人的脊背和牛背一样黝黑,两个进入迟暮的生命将那块古板的田地耕得哗哗翻动"福贵晚年在叙述自己一生的时候,情绪已趋于平静,大起大落经历过,他早已明白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永远保持乐观的心态,剩下的交给时间。

3.于苦难中寻求朴素的生命哲学,生命的价值依托

在《活着》中,有一个特殊的人物鲜少被人提起,他就是春生。在枪林弹雨中成长,因为战绩解放战争后更是成为一县之长,见识和眼界高于普通百姓,按常理来说,他对生命的渴望和对苦难的抗压性应远高于普通百姓。

然而当他遭受折磨后,最终的选择竟是自*,即使家珍说"春生,你还欠我们一条命,你要活着",他也没有过自己的那一关,反倒是一生苦难的福贵依旧坚强的活着。

为什么?

因为福贵能在苦难中看到希望,有着最直接最朴素的人生哲学:活着是一切实现的基础。在整个叙述中,福贵是冷静而克制的,老年的福贵亲手埋葬所有亲人,又怎会不悲伤呢?只不过他经过岁月的打磨,强烈的情感发泄*已经渐渐平息,转变为对人生的乐安天命,对生活的超脱和对人情的豁达。

失去富贵,福贵还有家人的温情,亲人虽陆续去世,却同时有着凤霞的风光出嫁,新生命苦根的到来,即使最后孤身一人,也有同样老迈的一头牛可以陪伴

就像美国民歌《老黑奴》唱的那样,老黑奴一生苦难,家人相继离他而去,但他依旧善良友好的看待这个世界,好好地活着。

现实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或多或少的打击,亲友离世无疑是最沉痛的,福贵对活着的超脱态度也启示和鼓舞着每一个曾经或正在遭受苦难的"富贵们"顺应无常的命运,即使生命渺小卑微,也要坚强的活着

福贵二愣子的结局,福贵二楞的结局是什么(5)

在小说的结尾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的儿女,土地召唤者黑夜来临。"

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也有类似的场景,安迪逃出监狱后在雨中呐喊,我们虽历经苦难,但仍要对生活充满希望。

因为活着很难,才更显得活着的可贵和真实,无需为活着找太多理由,我们想活着,便是最大的理由。正如余华在序言中所说的那样"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这不是一种隐忍和悲观,而恰是最生命的敬畏

结语: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福贵的一生不是特殊个体的叙述,更像是社会的缩影,映衬着我们每一个人。

我们每个人都将面临死亡,在小说中对于生命的叙述更是渺小,就像米兰•昆德拉所说的生命之轻。可那又如何,我们依旧要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接受生命的馈赠和主动寻求自我的成长。

有人说《活着》是微不足道小人物苟活着的哲学,我们且不论对错。人生来就是受苦的,活着不是对苦难的无力*,而是对苦难的反抗。既然无法超越生命,那就顺应生命吧,像福贵和他的牛一样,为活着本身而活。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