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才能代表中国的饮食文化吗?考古时一个也没发现吗?日本人不是还拿它接受卫星信号吗?怎么能没有呢!
那时候没有炒锅,没有炒菜,连炒字都没有!炒字是什么时候有的呢?南北朝时期。
北魏 (公元533年-544年)年间,有一个人叫贾思勰xie,他是一位著名的农学家,他的著作是《齐民要术》,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就在这部书中第一次出现了炒菜的炒字。“煼”。
“炒鸡子法”:
“(鸡子)打破着铜铛中,搅令黄白相杂。细擘葱白,下盐米、浑豉,麻油炒之,甚香美。”
虽然过去1500年了,但这道菜好像没什么变化。这不是炒鸡蛋吗!您注意贾思勰的语气“甚香美”!这既是作者喜爱炒鸡蛋的明证,也是中国人接触炒菜的方法后的真实感受。
邱庞同教授于2003年发表在《扬州大学烹饪学报》上的《炒法源流考述》一文中,提到了《齐民要术》有二十多道炒菜,除去炒鸡子外剩下的二十种都更像是熬。
魏老师喜欢的文字研究来了:《康熙字典》炒,
【集韻】熬也。【說文】本作
【玉篇】本作㷅。【廣韻】本作煼。互詳㷅煼二字註。字原从函作。
看到没,宋代的《集韵》还认为炒基本上是熬,看样子应该是先有拿水熬的做法,再有拿油熬的做法,最后出现了炒。现在炒菜加水,没毛病!
《说文解字》中的炒字就是商代人用鬲lì熬粥的样子。
南朝梁朝《玉篇》,时间与《齐民要术》相当,应该可以作证当时人们对炒字理解,炒字是聚火之形。北宋时期《广韵》也可佐证,炒应该是旺火快速烹饪的意思。大概就是现在东北人民说的,大火熘炒的意思吧。
炒的异体字有:“槱焣煼”。可见,炒菜还离不开酒,以火烹酒。看来炒菜放料酒也早就有了。
炒菜得用油啊,
《齐民要术》中提到食用油“荏油色绿可爱,其气香美,煮饼亚胡麻油,而胜麻子脂膏。麻子脂膏,并有腥气。”认为芝麻油的食用品质要比荏油和大麻子油好。芝麻,胡麻等作物都是丝绸之路贯通后才有的啊,也是炒菜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一个佐证吧。
炒菜得用锅啊,贾思勰书中用的什么锅?铜铛。就是一个饼铛chēng呗!哪儿的人用铛呢?
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