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梅褐斑病
- 主要性状
属真菌病害,经常损害叶片,可致幼枝及花芽枯死,影响果树生长和果实产量。
- 防治措施
果实采收前1个月或采收后,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均匀对叶面喷雾。
- 杨梅枝腐病
- 主要症状
属真菌性病害,受害枝的表面先呈水渍状, 随后病斑逐渐向外扩展;一般树齡老的多发,最后枝干腐烂枯死。
- 防治措施
(1)补施有粪肥、饼肥或钾肥,增强杨梅树的自然生长能力,提高杨梅树体抵抗病害能力。
(2)刮去病斑、剪去病枝,并焚烧处理,消灭病源。
(3)做好园区排水,增加林木通风透光能力,减少园区湿度。
(4)化学防治:如需药物防治,每 隔7~10天喷1次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 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连喷2~3次,两者交替使用。
- 杨梅干枯病
- 主要症状
属真菌性病害,多发于伤口或枝*分叉处。初始呈椭圆形或其它不规则形状;随着病部发展,病斑逐步呈凹陷状,病斑边界处发生微裂缝,外表呈多小黑点;潮湿条件下,小黑点表面产生淡黄色丝状物。病斑发展至一半树径时上部枯死。老树老枝干易多发,直至枝干枯死。
- 防治措施
(1)加强生长期管理,进行壮苗,及时补施有机肥、钾肥,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
(2)及早刮去病班,涂消毒剂。
(3)锯去枯死病枝条。
(4)化学防治:使用35%丙唑多菌灵悬乳剂(微毒)600~800倍液涂沫病疤,或使用1.6% 噻霉酮涂抹剂(低毒)涂抹病体表面。
- 杨梅赤衣病
- 主要症状
初期在背光面树皮上出现很细的白色丝网,然后产生白色脓疱状物,翌年春季在病症边缘及向光面见橙红色小疱,不久覆盖一层粉红色霉层,以后龟裂成小块,树皮脱落,露出木质部,其上部的叶片发黄枯萎。
- 防治措施
(1)先将树干、大小枝上的红色粉末刷下,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树枝干,1个月后再喷1~2次,效果较好。
(2)增施粪肥、饼肥和钾肥,增加树体的自身抗病能力,将当年将落叶清理干净,全部进行深埋或焚烧处理,*死病源。
- 杨梅主要虫害
- 杨梅毛虫
- 危害特征
1年生1代,4月中旬孵化幼虫,集中于新梢吃食嫩叶。
- 防治措施
(1)刚发生时,人工捕捉*虫。
(2)化学防治:用20%氰戊菊脂2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1300倍液均匀喷雾。
- 蓑娥虫
- 危害特征
俗称布袋虫、背包虫。该虫主要吃食杨梅叶片,单个发生危害不大,如果群发一天可以吃掉一棵树上的叶子。
- 防治措施
(1)及时发现,及时人工摘除,冬季可结合冬剪进行人工*灭;
(2)集中发生时,可用20%氰戊菊脂2000倍液喷雾。
- 白蚁
- 危害特征
主要有黑翅土白蚁和黄翅大白蚁,以吸食树体及杨梅果内的汁为主,影响杨梅果的商品质量。
- 防治措施
(1)堆草、柴诱*;
(2)白蚁主要危害区域,喷灭蚁灵原粉。
- 卷叶蛾
- 危害特征
卷叶虫,多发生于5月~6月和7~8月份,枝顶端新生幼叶上,该虫常见吐丝裹成一团,幼虫卷于内,食侵食叶片。
- 防治措施
(1)发现该虫时,及时人工摘除卷叶枝梢,并焚烧处理;
(2)化学防治:用20%氰戊菊脂2000倍液在叶上均匀喷雾。
- 蚜虫
在春初发生,危害新梢、幼芽。防治措施:在发生较多时,可用40%乐果乳油2500倍液喷雾,有很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