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子多大成年,古代男子多大才成年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1-01 04:57:43

7、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礼记·曲礼上》:“女子许嫁,笄而字。”

8、加冠、弱冠及冠礼:指男子20岁。弱,弱小。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冠者:指成年人。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陆游《夜泛西湖示桑甥世昌》:“嗟我客上都,忽已见暮春。骑马出闇门,眯眼吹红尘。西湖商贾区,山僧多市人;谁令污泉石,只合加冠巾。黄冠更可憎,状与屠沽邻,齁齁酒肉气,吾辈何由亲!少须一哄散,境寂鸥自驯。举手邀素月,移舟采青苹。钟从南山来,殷殷浮烟津。鹤发隐者欤?长歌收钓缗。畏冷不竟夕,恨此老病身。明发复扰扰,吾诗其绝麟。”

刘禹锡《重答柳柳州》:“弱冠同怀长者忧,临岐回想尽悠悠。耦耕若便遗身老,黄发相看万事休。”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在《易中天中华史.奠基者》中说:古代冠礼“加冠”一共三次。第一次加“缁冠”,这是用来参加政治活动的。第二次加“皮弁”,这是猎装和军装(正卒),所以同时还要佩剑(挎箭)。第三次加“爵弁”,这是用来参加祭祀活动的,又叫“宗之冠。”

9、傅、丁,指20岁,即可以或应该交纳国家和社会租税,以及服劳役;傅,是古代赋税和劳役的一种形式。

10、桃李年华:女子20岁。陆游《梨花》:“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常思南郑清明路,醉袖迎风雪一杈。”

(四)年少(成人青壮年)称谓:20-30岁

1、正役.正卒,古代17-23岁服劳役、兵役;

2、怨女: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女子。〈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3、旷夫: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男子。

4、弱,指未达23岁。

5、花信年华、标梅之年:女子24岁。旧时女子出嫁称标梅之年。

6、而立、而立之年:指30岁男子。立,指“立身、立志”之意。即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后因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云:“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7、半老徐娘:30岁女子。

古代男子多大成年,古代男子多大才成年(5)

古代男子成人冠礼之缁冠、皮弁、爵弁

8、始室、有室:30岁。古代30岁时古代称为而立、始室、克壮。女子三十岁曰半老徐娘。始室、有室:男子三十岁应当娶妻生子有家室。即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故“有室之年”就是结婚之年。语出《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孟子·滕文公下》云:“丈夫生而愿为有室,女子生命而愿为有家。”朱熹集注:“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

9、克壮:正当壮年。古代三十岁为壮。

《左传.僖公30年传》云:“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贾谊《治安策》云:“大国之王,幼弱未壮。”)因为古代的皇帝,即帝位时,很少有超过30岁者,大部分在几岁、十几岁,最多也就二十来岁就位。

汉人戴圣所辑《礼记·曲记篇》中说:“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云:“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 。”其时,李信已年届30余岁,说明30岁是“年少”与“壮勇”的分水岭,或刚刚超过30岁,故言“年少壮勇”连贯使用。唐魏征《是渐不克终疏》云:“贞观之初,时放克壮。”克壮:正当壮年,古代30岁为壮。

(五)中年、壮年阶段:30-50岁

1、壮:指30岁以上,至40岁。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云:“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

2、不惑、不惑之年:男人40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应璩《答韩文宪书》云:“足下之年,甫在不惑。”《续焚书》卷一·书汇:兄虽强壮之年,然亦几于知命矣。《踏云行赠张公》:“不惑之年,心宜不动。常思玉金枷重。无常一著可伤悲,悟时速把良缘种。鄙了惺惺,装成懵懂。修完内貌频看供。功成行满去朝元,瑞云。”

3、强壮之年:40岁。孔子《论语》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艾、艾服之年:50岁。人生开始进入老年,头发苍白如艾。《礼记·曲礼上》云:“五十曰艾。” 《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5、杖家之年:指50岁。杖乡之年:指六十岁。杖国之年:指七十岁。杖朝之年:八十岁。以上称谓,皆出于《礼记.王制》。

古代男子多大成年,古代男子多大才成年(6)

6、半百、年逾半百、 大衍之年;50岁。

7、知非之年:50岁。说的是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语出《淮南子?原道训》云:“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8、知命、知天命、天命之年:是男子50岁。“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孔子《论语.为政》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六)古代老年阶段:50岁以上

1、六九之年:即54四岁。

2、衰老,指过了56岁;

3、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此外,还有把六十岁以上的人统称为“耆老”,陆游《谢致仕表》:“继粟继肉,以养贤才;祝鲠祝噎,以礼耆耋。”

4、花甲、耳顺、杖乡之年、还乡之年、花甲之年、还历之年、耳顺之年、:均指60岁。花甲: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从甲起,六十年周而复始。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孔子《论语.为政》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5、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6、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后汉书·吕强传》云:“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7、斑白:老人。老年人头发斑白,因代指老人。

8、姥[mu]:年老的妇人。

9、暮齿:晚年,暮年。暮,指日暮偏西。

10、遐龄:指人长寿高龄。

11、还寿历,指61岁;

古代男子多大成年,古代男子多大才成年(7)

12、“破瓜之年”,本指16岁,亦谓六十四岁。《通俗编》又云:“若吕岩赠张泊诗:‘功成当在破瓜年’,则八八六十四岁”。

13、古稀之年:均指70岁。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语出杜甫《曲江》诗:“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亦作“古希”。

14、从心之年:70岁。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15、悬车之年、杖围之年、致政之年70岁。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因用悬车之年指七十岁。

16、杖朝之年:80岁。《礼记·工制》云:“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问焉,则就其室。”

17、鲐背、黄发:90岁长寿老人。老人的头发由白变黄。“黄发”是枯黄的头发。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曹植《赠白马王彪》云:“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云:“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鲐背:鲐本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

18、冻梨:90岁。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19、耄、耄耋、耄[mao]耋[die]之年:70-90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1)耄:指七十岁以上老人。《盐铁论·孝养》中写道:“七十曰耄。”

(2)大耋:八十岁以上的人称为“大耋”。《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汉·曹操·对酒歌》云:“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3)耄耋:80-90岁。“耄耋”是指人的高寿,大约是“七老八十”了,指80-90岁以上。九十岁也可称耄耋之年。

20、“龙钟”、“潦倒之年”:80-90岁老人。《广韵》云:“龙钟,竹也,老者如竹枝摇曳,不治禁持。潦者,路之流水也,其颠倒阻滞,如人之遭际 ,故云。”

21、期颐:“期颐”是人寿至“百岁”的特称。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

(1)期,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寿得3位数100岁为“期颐之年”。郑玄注:“期,犹要(绕,同音通假字)也”,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苏轼《次韵子由三首》云:“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2)颐,养。郑玄注“颐,养也”,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即生活起居诗人养护。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22、花甲重开:一百二十岁。

23、双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古代男子多大成年,古代男子多大才成年(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