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大街,位于东城区中部,东起王府井大街,西至北池子大街,中部有皇城根遗址公园穿过,全长560米,宽21米,得名于此街西段北侧的“五四运动”策源地——北大“红楼”。
北大“红楼”
五四大街的前身是三条胡同,东段为双碾儿胡同,中段叫汉花园(1917年成为北京大学文学院所在地),西段称沙滩。1958年12月兴建中国美术馆,将双碾儿胡同拓宽。1965年将这三条胡同拓宽后合并,又将回回营、沙滩大街并入,称为汉花园大街,“文革”中为纪念“五四运动”而命名为“五四大街”。
1919年1月,美、英、法、日等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代表在国内人民的压力下,向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山东权益等要求。遭到帝国主义拒绝后,北京政府准备在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到国内,举国愤慨。5月4日中午,北京大学的学生队伍在红楼北侧的操场集合后,会同其他十三所学校的学生共三千余人到天安门前集合,召开国民大会,高呼“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要求北京政府严惩亲日派人物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会后举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当游行队伍向东到达位于朝阳门南小街东侧赵家楼胡同的曹汝霖住宅时(当时曹汝霖已被吓跑),学生们进入曹宅后痛殴章宗祥并火烧赵家楼。之后北京政府派出军警镇压,共逮捕了学生三十一人。6月3日,北洋军阀政府又逮捕了大批的爱国学生,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上海、天津、南京、杭州、武汉、九江、山东、安徽等地工人,举行了我国近代史上最大的一次政治大罢工和示威游行,迫使北洋军阀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并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这便是闻名中外的“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极大地促进了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站在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最前沿。“五四运动”声势浩大,席卷全国,成为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由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转折点,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
五四大街上的纪念碑
北大“红楼”,是一幢砖木结构的五层(含地下室)楼,平面呈“∏”形,始建于民国五年(1916年),民国七年(1918年)8月完工。因其墙体大部分用红砖砌成,故名“红楼”,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原作为京师大学堂所在地,民国元年(1912年)改为北京大学,红楼作为第一院的学生宿舍,后改为北京大学校部、图书馆和文科教室。1920年后改为北大一院。解放后,因院校调整,北京大学于1953年迁出此地,搬至西郊。
北大“红楼”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当时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北大进步的知识分子,开始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并创办刊物,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开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审视中国的自身问题,随后即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五四运动。李大钊、邓中夏在此建立北方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共北方局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领导机关都曾设在此地,从而成为了北方革命活动的中心。
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入口
北大“红楼”于1961年公布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现已辟为北京新文化运动革命纪念馆,包括五个展室(包括红楼外的一个)和李大钊、*同志工作过的房间等等。我走进*同志曾工作过的图书阅览室,坐在他曾坐过的桌前,想起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禁不住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我抚摸着新漆的书案,似能听见它对我的万般倾诉。我想起了当年无数的先烈忍辱负重、浴血奋战,终于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和中国的解放,消灭了压迫和剥削,才使我们这一代生活的如此幸福、美满。感谢党让广大劳动人民翻身做了主人,她带领着中国人民,脱离了贫困,解决了温饱,进入了小康,她还必将指引我们更加大胆、自信地前进,迈向前途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