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起止时间,新文化运动结束时间和标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1-05 17:57:54

新文化运动是一些近代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发动的一场新的启蒙运动,为的是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百科概念中:新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五四新文化运动不是政治变革的舆论前奏,而是政治变革之后的文化补课”。中国刚从几千年的封建帝制过渡到民主共和国体制,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已经更改为国家的主人,不清楚什么是公民,公民的义务和权利是如何,为奴思想已经根深蒂固。而新文化运动的孕育和诞生是适应时代要求的,故言其是一场思想文化补课运动。正是因为这样,在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的带领下,“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到来让人们开始接触西方文化。新文化运动是从《新青年》的创办开始的,之所以一开始就面对青年而不是其他群体,目的就在于为中华民国培养一代现代公民。在陈独秀看来,青年毕竟思想活跃,有着较强的可塑性,即使无法避免旧思想的污染,也毕竟还有刷新的希望。“作为政治革命之后的一场思想文化补课,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从经济改革(洋务运动)到政治改革(从百日维新到辛亥革命)再到文化改革的全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无疑,新文化运动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过程,它是历史选择的结果,人们的思想急需解放,进行文学革命是挽救国家存亡的重要途径,提倡民主和科学,形成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倡导民主与科学的运动与再造文明的运动,二者并不矛盾,因为提倡科学和民主正是要‘再造文明’,而再造的新文明则以民主与科学作为显著标识。”这冲决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故也言“这个运动是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对本土传统的批判,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目标不是破坏而是建设。"对待旧文化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这基础上建设新的文化,并主张“世界化”。从今天的眼光去看,这确实是具有前瞻性的一种设计,当今的世界是多元化的,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将全球各个国家在一定程度上连接在一起,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是必然的,要想前进,就不能固作自封。中国走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作为国家的一份子,我们要明确自己的义务和权利。五四新文化运动,这不仅仅是一场人的解放运动,也是一场争取个人权利的运动,其核心是思想的解放。

新文化运动起止时间,新文化运动结束时间和标志(1)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