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农历五月,端午节如期而至,这是夏日里的一个传统节日,更是一个古老的节日,其中囊括了祭祀祖辈,消灾祈福,娱乐以及美食等多方面的主题。届时,围绕着这一系列的主题,各地的民间都将展开丰富多样的传统活动,这些传统活动也将汇聚成一场传统文化的盛宴。
作为一个古老的传统大节,在端午节期间,民间的习俗与讲究自然也就非常多,这些习俗与讲究让节日的氛围更浓了,而这些内容也是人们祈福安康的主要形式,无论什么时候,都有必要了解并传承,明天就是端午节了,下面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些有关端午节的习俗与讲究:1要扔,2要挂,吃3样,忌4事,看看你的家乡有这些老传统吗?
1要扔:扔灾
端午节适逢农历五月,此时已是盛夏时节,气候炎热,潮湿多雨,加上各种细菌毒虫横行,对于人们的生活有着很多的影响。在古时,人们甚至将五月称为“恶月”,所以在端午节期间的一个重要内容便是祈福避灾。而“扔灾”便是端午节当日必不可少的一件大事。十里不同俗,各地“扔灾”的形式也不尽相同。
首先来说,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流行着戴香包的习俗,在端午节的当日,人们会早早地将提前准备好的香包挂在胸前,到了中午的时候,便会将香包摘下来扔掉,这个过程便象征着“扔灾”,人们认为这样可以将灾难疾病赶走,平安顺遂一整年。
在我国老北京地区,人们普遍都喜欢葫芦,其象征着“福禄”,所以在进入五月后,便会用红色的纸剪成葫芦的造型,并且图案的内部收入“五毒”,剪好的葫芦花会贴在窗户上,就像春节的窗花一样,到了端午节这一天的午时,人们便将葫芦花揭下来扔掉,这一习俗也代表着“扔灾”,寓意着夏天不受“五毒”的困扰。
2要挂:挂菖蒲和艾草
在我国无论南北,端午节期间都流行着将菖蒲和艾草悬挂在门口的习俗。这一习俗所表达的也是人们对于平安顺遂的渴望。
菖蒲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生命力顽强,菖蒲本身含有挥发性成分,有助于驱虫*菌。而菖蒲的形状细长似长剑,所以民间称其为“蒲剑”,端午节在门口悬挂菖蒲,一方面用来驱虫,另一方面又象征着斩邪消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