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父亲节当天,乐宝在我授意下,给他工作的爸爸发了条微信语音:“爸爸,父亲节快乐!”
发完没多久,我坐在沙发上看书,乐宝在旁边的垫子上玩耍:
“妈妈,我爱你!”
这是自他出生这三年来,我第一次收到乐宝不被引导和强迫的表白。激动伴随着感动:
“宝贝,妈妈也爱你。”
停顿了片刻,乐宝像是自言自语:
“我只爱妈妈一个人,我不爱爸爸。”
听到乐宝的话,我大为震惊,因为老公工作繁忙,早出晚归,而且几乎没有周末节假日,所以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由我一个人陪伴和教育乐宝。
没想到,这种父爱的缺失让乐宝竖起了一道屏障,自动过滤了对爸爸的爱。
乐宝的情况不是个例。
看过一个采访成龙的视频,他说:“他多年不怎么陪孩子,有一次,下午放学时,他恰好在家,就去儿子房祖名就读的小学接孩子。
可是等了半天都没人,打电话一问,儿子说:爸爸,我已经读初中了!”
二
有调查发现,中国80%以上的父亲,都没有时间与孩子相处;
70%的父亲在家庭中缺位;
90%以上的母亲,主要承担着孩子的养育之职。
而对孩子来说,家庭中父亲的缺失对他们今后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一、缺乏自我认同。
因为从小得不到爸爸的积极回应和认同,很多方面都不被满足,因而不能很好的全面认识自己,不知道自己的优缺点是什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二、没有自信。
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就有爸爸“撑腰”,而父爱缺失的家庭里,孩子在没有爸爸肯定和倚靠的环境里孤独长大,当面对大环境,尤其是陌生的环境时,会手足无措,缺乏自信,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非常容易把所有的责任归咎于自己。
三、非常敏感。
因为大部分的生活经验都是靠自己一点摸索和琢磨出来的,所以父爱缺乏的孩子更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察言观色的本领。
别人的一句话,或者一个小动作,都会让他们轻易察觉,并且作出过度的主观上的解读。
四、极易产生自负和自卑的双重性格。
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他们既希望帮助妈妈分忧解难,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又因为缺少父母一半的关心和鼓励,总是怀疑自身,太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非常自卑,总是活在别人的口中。
心理咨询师李孟潮说过:
父亲不止是生理意义上的,还有心理意义。生理上的父亲人人都有,但心理上的父亲很多人都缺失。
中国有太多的孩子,都是在丧父式家庭中长大的。
“我有一个好爸爸,可我总是见不到他……”
“他以为自己是‘沉默的爱’,但其实是‘什么都不管’。”
知乎上看过一个案例,60后的爸爸沈玉琳,因为工作忙,很少陪伴孩子,他内心深处一直觉得,自己赚了钱,给了孩子充足的物质条件,就等于爱孩子。
直到有一天,他在客厅,听到孩子在卧室因为一只小小的蟑螂大声尖叫、哭喊,他迅速跑过去打死了蟑螂,收获了儿子的崇拜和鼓掌。
那一刻,他发现,孩子需要爸爸的陪伴,这远比赚钱更重要。
爸爸们总是说忙,上班忙,下班还忙,他们真的是没时间吗?不,他们只是把时间都留给了自己。
爸爸们总以为自己努力挣钱,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就是对他们最好的爱,殊不知,孩子最需要的是爸爸的参与和陪伴,参与他们的日常,陪伴他们慢慢的长大。
针对爸爸陪伴孩子的问题,《奇葩说》节目组采访过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爸爸。
视频中的4位爸爸,只有一位能做到经常陪伴孩子,其他的,或者用给孩子报兴趣班、辅导班来证明自己,或者直接用压力大来搪塞。
玩具是孩子的最爱,可当让孩子在最喜欢的玩具和爸爸陪他玩一天之间选择时,所有的孩子都放弃了玩具,选择让爸爸陪。
孩子渴望陪伴的眼神,让爸爸们湿了眼眶。
三
都说父爱如山,
而我却连他的山脚,
都未曾抵达。
这首《父爱从不入山》写的就是爸爸和孩子明明很近,却总是很遥远的亲子关系。
也许有人要问:那我们该怎么办?
答案很简单:爸爸多陪伴孩子。这种陪伴是建立在倾情,高效的基础之上的。
陪孩子看电视,玩手机,或者是坐在一起各忙各的,那根本不叫陪伴!
美国教育学家莎莉·路易斯在她的作品《唤醒孩子的才华》中写道:
“两年前,有人研究哪些因素促使孩子在学习能力测试上得高分。智商、社会条件、经济地位,都不及一个更微妙的因素重要。那就是,得高分的所有孩子都经常与父母一起吃晚饭。”
一家人,围着一桌美味佳肴,在轻松温暖的谈话氛围中,分享各自的悲欢与思考。
这种时刻,爱意流淌,彼此心灵打开,大家互相看见,互相听见,情感的需求都得到满足,这就是最好的心灵教育的时刻。
前美国总统奥巴马说,自己在任职总统期间,最骄傲的事情,就是从来没有错过孩子的一次家长会,再忙,他也会抽出时间陪孩子。
一个身居要职的总统,都能抽出时间陪孩子,哪个爸爸能比总统还忙呢?
小时候,父母是孩子成长的唯一观众,等父母老了,孩子就成了父母的唯一倚靠。
别再说我拼命挣钱是为了孩子,孩子更需要的是你的爱。愿每个孩子都能在父母完整的爱中茁壮成长。 文:家长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