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送筷子是一双还是两双,结婚的筷子给别人用有什么说法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1-10 09:16:20

订亲

旧时,孩子长到十七八岁左右甚至更小,父母托人为其说亲。一般由媒人及算命先生做一半。男女青年双方虽也相亲、看人都是次要的,大都是陌生人,不认识。一旦双方父母看过人家,认为合适,满意即可。并选定日子订亲,请上媒人及至亲长辈吃一餐,俗称订亲酒。男方要送给女方第一次彩礼,包括礼金、首饰。也叫安心饭。

通信

有的在结婚娶亲之前还要进行一次通信,男方请媒人把结婚的日子告诉女方,这天双方各自都把至亲长辈请来吃一餐,俗称通信酒(现大都省略)。这天男方再一次送礼金到女方家。女方父母也要为女儿出嫁准备嫁妆。同时,男女双方各自通知本家亲邻友族,俗称接吃酒。

摆酒(喜酒)

旧时,男女青年二十岁左右(有的十七八岁)就要结婚,父母张罗得很隆重,始末一般要三天。第一天晚宴俗称"待媒酒",第二天是正日,娶亲,举行拜天地仪式。中午宴俗称"正酒",下午晚宴在女方家吃俗称"回门酒",第三天中午宴,男方家宴请女方家女长辈问朝,及小弟兄和邻居,自族长辈俗称"问朝酒"及"散福酒"。

喜堂布置

男方女方大致相同,男方正梁下悬挂的是个斗大"狮"字,女方家则是个"凰"字,一个是百兽之王,一个是百鸟至尊。都用大红布幔,张挂于厅屋,都有几盒喜糕摆放在围系红布幔的桌子上,大红双喜字贴在门窗及所有的用具上,男方乐队随时演奏及伴唱。

端回门酒

第一天晚宴前,男方要送女方家腊腿肉、鸡、鲜鱼及酒,供第二天新女婿女儿回门酒用。一般两桌,需二十斤肉,二十斤鱼,由小弟兄送去,俗称"端回门酒",也有迎亲时带去的。

请婚姻利市及供神酒

吃过待媒酒后,一方面小弟兄要做第二天早餐用的糯米软团子,另一方面男、女双方家中都要请婚姻利市,仪式及供品与过年差不多,只是用喜糕。

供神酒是一个祭拜仪式。在祭拜婚姻利市后,另做四荤四素八道菜,重新布置供桌,请乐人吹打伴唱。有京剧"甘露寺",滩潢"打纱窗"、"十打铺"、"拔兰花"等,至午夜祭拜结束,燃放鞭炮,并焚烧四双草鞭。

上头(戴冠)

正日上午,男、女双方各自上头,由各自的娘舅、舅母做上头阿爹、阿太(俗规一定要原配的结发夫妻,并生有儿子的)吃上头团子,都由上头人一手作成及烧熟。仪式是:由结婚男、女青年自己在正屋摆有喜糕的桌子上点燃上头香烛(香烛是由"上头人"买来的),桌前放一把梯子,提档上放有红服布,梯前是一把包有红布的椅子,下面红毯铺地。新郎坐在椅子上,新娘脚下是一对盒子(木质,意蕴年年有子),里面放有凤冠和新鞋。男方的衣冠一般是娘舅当贺礼送的,男女双方各自朝香参拜后,然后坐在椅子上,由"上头人"把冠帽从梯子下档往上面穿几档,意思为节节高,并戴好帽子或凤冠。也有乐人伴奏喝彩。上头团子也由"上头人"用筷子夹给新郎、新娘吃。八个团子,新娘每个吃一口。

发迎

早上吃过团子,小弟兄就准备大红花轿,迎船。一般用农用木船,略用红绸装饰一下即可,用两支木橹,四人摇橹,也有大户人家租用大迎船的,据说有艘大的迎船,前后左右有四支木橹。

迎亲

迎亲人数要双数。到了女方家,炮仗四枚至八枚迎接。船刚靠岸,一个小弟兄要先抱着两条迎席,飞快跑到女方的喜堂上,喊报迎席到,然后拿回一条回到迎船上。花轿到女方门口后,男方管账向女方管账送上礼单。女方管账及长辈要一一过目清点。如有遗缺,马上补足,一般长辈随船带好。

坐茶

一面在讨价还价议论礼金、红包的同时,一面女方招待迎亲客人坐茶。这时坐茶的人最多最热闹,不时有小姐妹来与小弟兄打招呼(下面还有好几次坐茶)。

搬嫁妆

双方协商满意后(也有双方僵持几个小时的),小弟兄等迎亲人员开始搬嫁妆。俗规嫁装不论大小,都需要两个或者四个人抬,不能单人搬。嫁妆多少视女方财力而定。据说有全副行嫁,从小件到大件样样都有,一应俱全。包括新娘老死后的棺材木料都用大红绸缎包扎后嫁过去。

出嫁

俗规新娘子出嫁的时候一定要哭,俗称"哭发"。而喜泪满面,穿戴整齐后要拜过灶君,并撬开男方送来的嫁饭,内有戒指、耳环等首饰,并戴上(女方家也准备了一碗女婿饭随嫁送给男方,新婚之夜,洞房内扒开饭粒,内有岳父母赠送的金戒指等)女儿出嫁前到厅堂拜别父母,换穿男方送来的嫁衣,旧时头戴风冠,穿大红绣服,红裙。站立于红地毯上,绣鞋不能沾泥,由舅舅抱上轿子或彩船。现已流行轿车迎亲。

拜轿

旧时,新娘登上轿子须由新郎拜轿后才能启轿上路。有的新郎信为占"先头",把自己的礼帽挂在轿子顶上(意思为压得住),而女方的兄弟姐妹看见后即去拿掉。此风俗现已消失。

开迎船

迎船离岸时,掌篙人不能一篙撑开(此有亲戚被撑断之忌讳),须由女方长辈用留下的一枝迎竹慢慢把迎船推开。

邀送亲

男方迎亲前已备好大红请贴,邀请女方长辈及兄弟随迎船到男方家做送亲。新娘的小姐妹也随船同往。旧时,随伴新娘的小姐妹男家不招待酒饭,要回到女方娘家吃。故有"阿姨做送亲,来得去不得"之说。此风俗现已消失。

回迎礼

女方一般回给男方迎竹一枝,迎芦飞(芦苇编织)一张,迎席一条,淘箩一只。男方送来的两盒喜糕原物送回,另赠送男方喜糕两盒,共四盒,作"回门大姐家"之用。

抢轿

迎船到达男方家河岸后,小弟兄抬着花轿在路上晃悠,嬉闹,人们争相观看。有的小弟兄故意拿新娘子取乐,把花轿旋转摇晃,使新娘头晕呕吐,这时新娘的小姐妹急忙帮助护着轿子,使其减少震荡。此风俗现已消失。

新娘进门时,男方父母要暂时避一下,不能直接在堂屋见面。等新娘进门后,洗了脸,他们要用同一盆洗脸水(新娘洗过的)及毛巾,洗了脸后,才能出门。俗规称避碰热面,今后全家和睦好过日子。

拜堂(拜天地)

花轿到堂前由男方同辈女眷接请后,由男方娘舅抱进堂屋洗脸,并进行拜堂仪式。乐人伴奏,由伴娘(装花妈妈)带领新娘进行,一拜天地,二拜见男方父母,三夫妻对拜,由新郎用红线牵引新娘入洞房。旧时,新婚夫妇拜天地时,堂上放一袋米,约八十斤,特给新郎跪拜,意思跪在米袋上比新娘高过一头。拜天地仪式﹣结束,新娘由小弟兄中的一位当着众多宾客之面独自上肩掮入洞房。这是小弟兄在喜酒中最难最累的一件事。

坐大桌

俗规拜堂仪式结束后,随即午宴(即正酒)。宾客人席后,女方来的送亲必须由男方一位长辈或同辈相陪,方桌每桌五位,送亲坐北朝南一位,东西两侧各两位,南面空着用桌纬。无送亲的每桌坐六位,里面坐两位,新郎、新娘另开一桌。有乐人伴奏、喝彩。伴娘夹菜到二位新人面前的碗里。一道菜,一声彩,如吃个肉圆子、生个肉太子,吃个蛋、养个男等(此风俗现已消失)。此时也是生有婴儿还未开过荤的人家,都来要求伴娘帮助接开荤交头,有时碰到多的时候一桌菜还不够分给开荤交头用(厨子本来安排就少)。

见礼

席散后,一对新人要见过男方亲邻友族中的长辈,并呼尊称。一般由男方召集各位长辈按至亲顺序一对对先后坐定。拜见长辈并行见面礼。见礼后,就开始拜飨、祭祖。

回门

一般下午新人要回娘家,由四个小弟兄陪同,两盒喜糕及其他礼品。也有去六个人的,如不是小弟兄,就是新郎的兄弟或堂兄弟,表兄弟随行即可。新郎是第一次到岳父母家做客,坐茶后,即入席,这是女方家的正酒。俗规新郎由女方一位长辈陪桌入席,同去的小弟兄另开一桌,新郎坐北朝南,其他四位长辈或同辈分坐东西两侧。席间,新郎由长辈或同辈陪同向女方各桌上的亲邻友族各位长辈敬酒,新娘则同小姐妹同桌共饮,回程一定要等天黑,俗说新娘子出家门要回头看不见娘家烟囱。

问朝

第二天中午,受新郎之邀,由丈母娘带领女方所有女长辈及同辈来男方家吃午宴。同上日男长辈一样坐茶后入席,由男方同辈陪酒,俗称问朝,看望离家后的女儿,婚礼至此结束。小弟兄午饭后帮助归还所借用具,有吃晚饭的,俗称"散福饭"。

端年饭

旧时结婚摆酒大多数往往在年底,农历十一月底开始,到十二月二十五六日左右,当然其他季节也有,不过是个别。男婚女嫁后,十二月二十七八日或前几日,岳父母要送年糕、年饭,用的是特做的年糕和年宝,米饭、红鸡蛋等几盒,还有菱、橘、甘蔗等水果,俗称端年饭。年饭送到男家后,分送给男方亲邻友族。

新女婿要用猪蹄子或猪肉、鲤鱼等送到岳父家,分送到女方各长辈家,俗称端年饭。要连续端三年。

吃蹄子

翌年正月初二开始,新郎由岳父或郎舅陪同到女方各长辈家吃蹄子。新娘则由婆母陪同到男方各长辈家吃蹄子,并一定要吃到双数。岳父家要进门堂子、出门堂子两只。结束后,双方长辈们都要送新客,礼品主要是红白顺风圆子、米粉、糯米等(现送整箱方便面的多)。

端午节

新女婿第一个端午节,旧时要用猪蹄或是猪肉、大黄鱼等各几对,软糕、绿豆糕、时鲜水果,特别不能少了枇杷和鲜桃送到岳父家,由岳父家或女婿亲自分送到女方各长辈家,连续三年。

岳父母送到女婿家的有各种羽毛扇,折纸扇,女婿女儿的夏衣、鞋袜,几盒子腌鸭蛋、彩蛋、软糕、油团子、油头绳等,并由女婿家另行分送到男方各长辈家。俗称端端午节。

八月半

新女婿送第一个八月半礼也相当丰厚,用猪蹄、猪肉、鲤鱼、时鲜水果,如两只整体莲藕、水红菱等,大月饼、小月饼分装几盒,送到岳父家。由岳父家分送或女婿亲自送到各长辈亲戚家,连续三年,俗称端八月半。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