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三年,是西游记中最诡异的一年,和唐僧有关的所有故事都发生在这一年,而且这一年时空错乱,竟然前后横贯三十一年之久。
唐僧出生是这一年
唐僧的故事,是从他父亲陈光蕊高中状元开始的,原文说是那一年大唐开始恢复招考:
“改元贞观,已登极十三年,岁在己巳……应依古法,开立选场,招取贤士。”
状元郎陈光蕊在长安城骑马游行,正好被唐僧的母亲——殷丞相的女儿殷温娇看中,并抛绣球选中为驸马。但是陈光蕊在携妻赴任途中被水贼刘洪所害,殷温娇也被霸占。
后来殷温娇生下唐僧,把他放入江中木板上,漂流到金山寺被法明和尚所救,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唐僧十八岁是这一年
唐僧十八岁成年后,法明和尚叫他削发修行,并为其取法名为玄奘。
也是在这一年,唐僧知道了自己的悲惨身世。他按照血书提示找到母亲殷温娇、求助外公殷丞相*掉刘洪,陈光蕊也在洪江龙王帮助下得以复活,一家人终于得以团聚。
后来殷温娇从容自尽,唐僧重回金山寺中跟随法明长老修禅,直至水陆大会和西天取经。
唐僧三十一岁也是这一年
从唐僧替父母报仇到取经前的水陆大会这中间过了多少年?其实是过了十三年。
西天取经走到天竺国给孤园时,唐僧明确告诉那位老僧自己已经虚度四十五年了。
这里就是灵山脚下的最后一关,而西天取经一共用了十四年,那说明唐僧从长安城出发时年龄是三十一岁,距离唐僧得报家仇正好是十三年。
但是唐僧从长安城出发时,也是贞观十三年,还是唐王李世民亲自送的他,这点书中也有明确记载:
“却说三藏自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蒙唐王与多官送出长安关外。”
这点在通关文牒上记载的也很清楚,回来后唐王李世民也予以亲自确认,因为这时候已经到了十四年后的贞观二十七年,这点毋庸置疑。
唐太宗地府还魂、水陆大会也是贞观十三年
观音菩萨在长安城期间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因为泾河龙王被处斩之事,唐太宗寿尽魂游地府,和他三曹对案。
十阎王见到唐太宗极为客气和恭敬,并私自给他加了二十年寿命,礼送回乡。十阎王为什么对他如此客气,这中间不能不说有观音菩萨的缘故,因为菩萨还在长安城住着,她还没有找到取经人,大事未了,十王不敢耽误。
唐太宗地府还魂,为还愿要举办水陆大会,众人推荐了高僧唐僧,观音菩萨这时候才发现了唐僧这个合适的人选。
至于水陆大会的具体时间,也有明确记载,也是这个时间点:
“贞观十三年,岁次己巳,九月甲戌初三日,癸卯良辰。”
西天取经成功回来本来预计也是贞观十三年
结合前文后文,我们可以得出答案,原来是西天取经出了岔子。
当初兰盆大会上,观音菩萨主动请缨去东土大唐寻找取经人,在灵山脚下的玉真观金顶大仙处待茶时,大仙问他取经人几时方到,她说约摸二三年即到。
观音菩萨是西天取经的总指挥,所用时间她事先肯定经过统筹考虑、精密计算。其实开始一切都很顺利,她一路收服了沙僧、猪八戒、小白龙、孙悟空为取经人做徒弟,只用了不到一天就来到了长安城。
如果按照观音菩萨当初的打算,选中取经人立刻启程,两三年就能到达灵山,回来应该正好就是贞观十三年,可是在寻找取经人的过程中出了问题,她在长安城一直没有找到:
“在长安城访察取经的善人,日久未逢真实有德行者。”
观音菩萨在长安城寻找取经人等了多久,不想这一等就是三年。
当年她在半道收服猪八戒,后来猪八戒又跑到高老庄做了三年的上门女婿,这是高太公亲自说的。在浮屠山,猪八戒也给乌巢禅师说,他是前年蒙观音菩萨劝善的。
原来是西天取经计划出了大岔子
观音菩萨为什么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得道高僧,因为长安城根本没有这样的高僧,唐僧是从金山寺选拔过来的。
这点也得到了如来佛祖的认同,在唐僧克服千难万险到达灵山后,佛祖只传给了他一藏真经,而不是原来说好的三藏真经。
佛祖为什么反悔了,其实他给唐僧解释的很明白:
“你那东土乃南赡部洲,只因天高地厚,物广人稠,多贪多*,多淫多诳,多欺多诈;不遵佛教,不向善缘,不敬三光,不重五谷。”
正是因为他们不遵佛教,所以长安城根本没有这样的得道高僧,故此观音菩萨才找不到取经人。
佛祖也是后来才发现这个问题,这一切完全出乎了他的预料和掌控,打乱了他佛经东传的计划,他可能有点恼火,看出来在东土大唐普及佛经的时机还不太成熟。
于是这就导致了两个很严重的后果,一个就时西天取经的时间大大延迟了,从两三年拖延到了十四年。第二个就是取经的数量大大缩水了,由三藏真经直接压缩到一藏,就是这一藏带回去还不全,中间还被那个老鼋作怪用水打湿毁掉了一部分。
但就是这迟到了十一年才取回来不完整的一藏经书,唐王李世民见了也很满意和欣慰,毕竟这事因他而起,他这二十年的寿命也是拣来的,此时他的宿缘已了、承诺也已兑现,现在没有什么比大唐天下太平、国民安居乐业更重要的了。
正因为这一连串的大事原本都应该发生在贞观十三年,即便期间出了差错,他们还是很诡异地全被安排在了这一年,可能只有这样才于大唐、于灵山都有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