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的端午节的风俗,各个地区的端午节风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1-19 06:11:53

前几天晚上与姐姐视频聊天,姐姐说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要准备苇叶包粽子了,并说起了很多过去的事情,于是我的记忆一下被打开,许多儿时关于端午节的记忆浮现在心头了……

70年代的端午节的风俗,各个地区的端午节风俗(1)

70年代,姑娘 们劈苇叶卖钱准备嫁妆

我从小就知道村里有些人跑到河滩里去劈苇叶,他们捡着宽的、长的劈下来,在家里洗净绑成捆,再拿到城里卖钱,但我不记得准备嫁妆这事,或许是男孩子的原因,不操这方面心的原因吧?

姐姐说,端午节前舅舅家的几姐姐就去芦苇地里劈苇叶,拿到县城里集市上偷偷的去卖钱。卖了钱后再到县城里的供销社里扯上点布做出嫁时的衣服,枕头、被面。

不过我只见过他们绣枕头皮,据说不管姑娘绣多少,只要是结婚那天带到婆家去,婆家都得给装满棉花。我也问过其它人,都说当年有这个习俗,不过现在没有了,因为那时候棉花也是重要的财产。所以每到农闲的时候大树底下就坐满了大姑娘小媳妇。或绣鞋垫或纳鞋底或绣枕头、包袱皮的……他们不时的说笑着,微风吹过不时传来一阵嘻笑声,引的我们一帮傻小子们纷纷扭头看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70年代的端午节的风俗,各个地区的端午节风俗(2)

我知道的劈苇叶、卖苇叶

每年端午节前村里都会掀起劈苇叶的高潮,大家都交头接耳的问你弄了多少了,去哪劈的……我觉得问去那劈的主要原因是避开别人劈过的,省的去了只有光秃秃的苇杆,再赶上“看滩的”民兵就说不清了,颇有别人偷驴咱拔橛的感觉。

不过劈苇叶这活不好干,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工种,不仅要钻进密不透风的芦苇荡里承受芦苇荡里的闷热潮湿、被苇叶划破皮后汗水蛰到火辣辣的疼痛,还要与村里“看滩的”斗志斗勇,是集脑力、体力、忍耐力、亲情与辈分为一体的工种。

劈苇叶看似简单实则很难,这个在从芦苇上取下苇叶的时候,稍不小心苇叶就会开裂,裂开了就不能再包粽子了,所以这也算是一个技术活。

70年代的端午节的风俗,各个地区的端午节风俗(3)

我曾因为劈苇叶被村里“看滩的”民兵抓到过,人家一没用大嘴巴子抽我,二没有带我去大队接受处罚,更是没有没收我的苇叶,只是客客气气的对我说:大叔,表偷苇叶了,你再偷苇叶我就给我大爷说你打早洗了。得,我还沾了家族的光了,其实我们家族的人占到了多半个村子。(意思是:大叔,别偷苇叶了,你再偷苇叶我就给我二爷说你跑到河里游泳了。这里的大叔代表:我和他父亲是一辈,这个大字代表我是父母的第一个男孩子,我们老家在喊人的时候要把在对方在家里的排行喊出来)。

70年代的端午节的风俗,各个地区的端午节风俗(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