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公关的实质原则,系统的运作,与其说是系统化地做事,不如说是创造一个可以长期合作的团队,或者是靠谱的盟友。当初强大的楚国就是因为放弃了最可靠的盟友才被秦国打的落花流水。而当时的其他国家除了要跟秦国分一杯羹的就只剩下挂机的了。这就是没有认清盟友的现实例子。如果楚国没有放弃齐国这棵大树,六国局势还会再重新改变。正所谓是灭六国者非秦也。秦国的公关策略在战国时期真的是顶配了。
这就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危机公关几大重要选择。如果遵循着危机公关的原则去处理社会关系,那么公关问题就不是什么难事了。不过既然这种危机公关意识和危机公关原则是一套体系,那么从古至今又有多少实例可以体现危机公关的重要内容呢?接下来就对比一下古往今来的危机公关实例,看看危机公关内容是否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因为近期现代影视剧《完美关系》大热,里面更是有很多危机公关的处理方式,我们就从这里面找出几例和历史上的实例对比一下,看看古今危机公关的异同。
首先是《完美关系》中陆家敏被打,陈卓蒙冤的公关事件。卫哲在得知事情的真相之后,并没有采取强硬的手段逼迫陆家敏承认打人者,反而采取怀柔策略,站在一个正义的角度,去说服陆家敏夫妇,让他们反思,并且真诚地通过情感交流让他们和自己达成共识。只有把自己的身份平等化,并且真诚地讲道理,公众危机才能够进一步消融。
在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真诚的说服者触龙,通过自己的真诚沟通,说服了当时的赵国太后把儿子送去当质子,暂时地稳住了国内外的动荡。当初赵国受到秦国的攻打,但是赵国兵力不如秦国,只能投靠于旁边的齐国。
而齐国为避免赵国反咬一口,要求赵国送一个王子到齐国做人质。被选中的王子正是赵国太后最疼爱的儿子,所以赵国太后感情用事,不希望儿子去做人质。
很多大臣进谏都没办法解决问题。只有触龙一人,把国家矛盾给太后阐述清楚了,并且把长安君做人质的事情上升到了家国情怀,就这样,太后才同意了齐国的要求,暂时保住了赵国。
所以说《完美关系》当中卫哲的身份职业也不是古今独一份的,从春秋开始,危机公关就已经存在。看历史,他们也不仅仅局限在处理一些社会人际关系的公关,反而更加倾向于国家关系之间的危机公关,尤其是在国家危难之际,很多为国为民的谋士大家就会出现,帮助国家解决危机问题。
- 首先是在有强烈的家国情怀
由上,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家国抱负下,更能够刺激更多的谋士参与到政治危机当中。比如诸葛亮出山,也不全是为了刘备的知遇之恩,还有来自刘备对他进行家国抱负精神的感染。生于动荡时代的人们,更多的也是希望国家安宁,社会稳定。而战争年代谋士的所作所为,正好能够赋予危机公关一个政治目的。这也就成了古代危机公关的一个特性即政治性。
- 其次,有一部分人群是为了功名利禄
除了单纯的报国,在古代也有一部分人能够在家国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却是为了功名利禄。其实这也不难以理解,古代的文人大多数都是为了考取功名才寒窗苦读的。所以在能有功利可取的情况下,他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另一方面,这个危机公关还能够给文人带来一定的财富。就在现代,这种功利性也不是独一份的,反而被现代的浮躁气息越放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