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动态化的视角出发,“跨语际性”是研究多语现象的一种动态的、使用者为导向的方法。通过跨越不同层面之间的界限,这种研究方法可以运用到电影作品的分析上。中国当代电影既有体现在语言和模态层面上的沟通目的,同时也有反映在象征层面上的美学意涵。而“跨语际性”的三大属性,正好也可以应用到中国当代电影的研究上,即在多语言、多模态以及象征性资源层面,探讨影片在整体资源空间中如何创造性地实现跨越、聚合和表述性特征。
“跨语际性”的表现
2019年的贺岁片《唐人街探案2》讲述的是由唐人街神探唐仁和秦风两人组合侦破“纽约五行连环*人案”的故事。《唐人街探案2》充满了各种各样丰富的“跨语际性”特征:不仅有着多种语言之间的“跨越”,还有图案符号、视觉/言语、图像/文本等多种模态之间的交汇“聚合”,以及象征性资源在电影这个整体性空间中进行的创造性“表述”。笔者从多语言的跨越方式、多模态的聚合路径以及象征性资源的表述过程,对该电影进行分析梳理,为“跨语际性”研究提供相应的实证数据。
(一)通过语内转换实现多语言跨越
“跨语际性”并非局限在语言层面出现新的表达法,还包括语言变体以及语域等语内转换层面。《唐人街探案2》中的人物背景丰富,有许多来自不同国家、地区,会多种语言的人物角色。主人公唐仁,会说中文、泰文,但不会英文。秦风,会说中文和英文。同时,片中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CRIMASTER世界侦探排行榜”中的侦探。其中,日本侦探野田昊,是会中、日、英三种语言的混血。身世神秘的香港黑客Kiko, 会说中文和英文。因此,本片从人物背景和语言层面体现了“跨语际性”的多语特点,出现了不同语言、语言变体以及语域上的“跨越”现象。
1.多种语言的转化。
“跨语际性”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多种语言之间的转化行为,该过程会生成新兴的跨文化词汇。在《唐人街探案2》中,汉语、英语、日语,尤其是中英文的结合生成了新的意涵。例如:秦风和黑客Kiko在电影结束时的对话,秦风对黑客Kiko说:“有空到北京来玩儿。”Kiko回答道:“立刻有。”这里看似回答了秦风的问题,实际上一句双关,暗藏了Kiko的心意:“立刻有”的拼音“li ke you”,就双关了英文单词的“like you”(喜欢你)。“立刻有”在这里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双语或者多语使用者的词汇表中,就会形成一个新的表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