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考试写八股文,不允许自由发挥,字数有严格的规定,不能超过550字。超过了就作废,根本不可能被录取。有学者称,蒲松龄可能没有掌握八股文的写作技巧,或者在试卷中写的文字不符合朝廷要求,甚至有讥讽时政的话,与真正八股文相去很远。因此没考中。
但蒲松龄的试卷并没有保存下来,如果能留下来或许能研究一下清朝科举考试。
蒲松龄一生写了很多小说和文集。特别是聊斋志异。有人认为,蒲松龄可能一生致力于《聊斋志异》的写作,也分散了他参加科举考试的精力。这是两个方向。蒲松龄的好友就曾说过:“论才气,别说考个举人,就是考进士也轻松,也能成为第一流人物,关键因他没有尽力对待科举考试”。或许这是一个考不中关键因素。
从蒲松龄自身来看,他认为命运不济,数奇不偶。每次落第都垂头丧气,怨天尤人。在蒲松龄故居里,有一副对联:“一生无缘附骥层,三生有幸落孙山”。这是对蒲松龄一生最好的总结。
虽然蒲松龄没有考中举人、进士,但他却给我国留下一部传奇著作。人的一生并非通过考试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像蒲松龄一生是科举考试的失败者,但他在我国历史上地位,比那些通过科举考试成名的人还要高。
欢迎各位看官批评指正,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