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上,不少人在探讨“江、河、湖、海”之区别。
“江、河、湖、海”在通常意义上都指“水”或“水系”,这应该没有异议。
但这四种“水”之区别,又有两种讨论的标准——一种是现代地理学的标准;另一种是探讨这四个汉字的最初之义——也就是古人当初何以用此四字来作为“水”或“水系”的名称。
前一种,似乎可以不去讨论——国际上已基本形成了“命名标准”和“通行叫法”。在中国,不过是对应这种“标准”和“叫法”确定了汉语名称。总之,在这个意义上,“江、河、湖、海”之区别,是地理学和水文学问题。
倒是不妨探究一下,中国古人何以为“水”或“水系”起了这四种名称。
“江”。
最早是“长江”的专用名。
至少在北魏《水经注》之前,当时人们所知道的中国水系,大都有专用名,通常以一字概之,后面再加“水”字。如“江”指长江,或曰“江水”;“湘”,指湘江,但只称“湘水”而不称“湘江”;“资”,指资江,或称“资水”也不叫“资江”,等等。唯二例外的,大概是“渐江”和“斤江”,但其得名,已在汉或之后。
“江”,含义为何?
有两种较有影响的说法。
其一,《风俗通·山泽篇》:“江者,贡也。出珍物可贡献也。”
此说法的源头,应在《尚书·禹贡》。大禹平水划九州,各州据己物产而供之,江,即为沿江一带“贡献”所行水道。
“江”,先秦读音同“贡”。
其二,《释名》:“江,共也。小江流入其中所公共也。”
“江”、“贡”、“共”同音。可知,“江”或为衍其义而造其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