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学在中国文学的宝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分量,甚至有人说,中国的文学有一半是旅游文学。北宋的苏东坡更是个出色的旅游文学家。
图片源于网络
他的那篇只有84个字的《记承天寺夜游》,记录他在元丰六年10月12日晚上,正要宽衣睡觉的时候,看到室内美好的月色,便兴致盎然地起来走走。想到没有人相陪,就走到承天寺去找好朋友张怀民,张正好也尚未人眠,于是二人相伴在庭院中缓缓散步。庭院中的月光仿佛一池积水般清沏透明,水中仿佛有藻、荇纵横交叉,其实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其实在哪里没有月光呢?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呢?缺少的是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说的也是,文中的风景,平常得很,普通人也许天天都能够看到,不过,平常人缺乏的是闲情逸致,因此便无法充分享受到这样美丽的景致了。
文章写的是生活中的悠闲情趣,暗地里表达的是苏东坡对人生的无限感慨。
图片源于网络
才华很高的苏东坡,23岁登进士第,主考官欧阳修非常欣赏这位弟子,甚至仁宗皇帝也对深官内苑的家人说,我为子孙找到了当宰相的人才。可惜在这个时候,苏东坡的妻子和父亲相继去世,一同归葬故里,他只好回乡守丧。当他除下丧服回到朝廷时,恰恰又遇到王安石提倡新政,苏东坡坚持相反意见。反对新政的苏,结果难逃不断被贬滴的命运。
一个才华横溢,有心报国的宰相人才,44岁开始贬为黄州团练副使,59岁再贬放惠州,62岁又再被放逐到海南岛,才子苏东坡的悲凉心情可想而知。
文中的闲人,说的是生活悠闲的人,却也是无从报国的一种怆痛的自我嘲讽呀。
有一回他写信给好友范子丰,信中说:"山风月,本来没有固定不变的主人,闲者便是主人,人们只有具备闲适空灵的心境,才能欣赏大自然的千姿百态,达到真正的审美和艺术的享受。"
图片源于网络
坚韧的苏东坡没有被不幸的遭遇和曲折的人生击倒,他从个人的痛苦中升华,成就了豁达的生命态度。无从报国,成为闲人,正好让他具备了成为著名文学家的际遇。闲人没官可做,却可以用心去看景色,用心去感觉他人。因为如此,熙宁4年他出任杭州通判,在观赏西湖时,遇到下雨,写下一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口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从此让西湖名闻遐迩,无论晴日雨天皆不阻游兴,旅人络绎不绝。
苏东坡深谙佛家道理,懂得如何转化自己的心情,间接地也以文学名句转化了旅人的心情。
"国家不幸诗家幸,生活不幸文章幸"。幸与不幸,究竟应该如何定义呢?如若当官,宰相的忙碌生活,苏东坡不可能有闲人的心情,不可能有那么多美好的诗文留给后人。
将近一千年前的文学名篇,到今天我们还在阅读,苏东坡是中国文学宝库中最璀璨的名字之一,当个闲人,有什么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