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五大道
地处渤海之滨,比邻京畿又傍海依河,天津始终以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冠名中国的水路交通的要冲。又至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开埠通商,更成为西方文明步入华夏的理想路径与窗口。西方宗教的传播、西方移民的嵌入、租界版图的扩展及西式社区的出现,使得包括音乐在内的西方文明艺术如水般流入天津并逐渐漫散开来。
西式管弦乐在中国的发端,要回溯天津 19 世纪 80 年代,英国人罗伯特·赫徳率先在天津组建的“赫徳乐队”。冬日午后的暖阳中,乐队为溜冰场上的人们演奏助兴,星光烛火时,乐队亦在晚间为舞会伴奏曲乐。随后“公共乐队”、袁世凯自办的西式管弦乐队以及“小站乐队”等管弦乐团陆续建立,奏响了天津管弦乐的先声,为西式管弦乐在天津的传播铺垫了道路。
赫德乐队
20 世纪 30 年代,彼时作为中国第二大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贸易中心的天津,正处于民国时期经济发展鼎盛时期,天津租界区的外侨民众与洋人开展了大量的西洋音乐的文娱演出和教育教学活动,约十年左右,初有成效。20 世纪 40 年代,天津的中小学校业余管弦乐队便逐渐被组织起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工商学院管弦乐队”和“联庆交响乐队”。
天津工商学院管弦乐队是建国之前天津最活跃的一支音乐团体, 是天津卓有成效和名望的第一批建立的管弦乐团之一,成立于 1941 年,由曾先后担任耀华中学和天津工商学院音乐教师的张肖虎发起组建。
耀华中学校内雕塑
乐队创立时逢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莫扎特逝世 150 周年,工商学院管弦乐队为赈济灾民及补助该校清贫学生,于 8 月 31 日在大光明电影院、9 月 1 日在天津英文学堂举办了“莫扎尔特(莫扎特)作品慈善音乐会”。初创建的工商学院管弦乐队一经亮相,立即轰动了天津乐坛,产生深远的影响。
除公益演出外,工商学院管弦乐队还自行组织音乐会,邀请中外名家同台演出,相互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