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季家的故事要从1935年说起。
这一年,季羡林的儿子季承出生;这一年,季羡林的叔父娶了新的妻子;这一年季羡林“抛妻弃子”,前往德国留学。
季羡林走的时候,女儿两岁,儿子三个月。
当他再次归家时,女儿十三岁,儿子十一岁。这一家,男主人一缺席便是十一年。
年轻时候的季羡林
季羡林说:“家庭对我总是没缘的,我一看到它就讨厌。”
至于多年以后,季羡林归家之时,家人之间依旧没有久别重逢的喜悦,只有彼此陌生又寡淡的感情,直至最终,父子反目为仇。
自季承记事起,家中就充满着结婚的喜庆氛围。
墙上挂着寓意生男的神兽,屋里摆着红色的箱子和柜子,就连支蚊帐的架子都用红漆刷过颜色。
小时候的季承不懂这满屋的喜庆氛围,直到长大,他才明白:这是父亲留给母亲的为数不多的温馨回忆。
后排为季羡林的儿子、女儿;前排是季羡林妻子和侄子
季羡林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与那个时期大多数家庭一样,季羡林父辈兄弟极多。
但到了季羡林这辈,便只有这一个男孩继承香火。
本来,如果没有什么大的变动,这一家大概也就如其他家庭一样,普普通通过完这一生,可惜世事难料。
季羡林的叔父在外出闯荡时,买了两张彩票。
不曾想,天降大喜,头彩落在了季家,五千大洋。
这可是一笔巨款。面对着越来越多前来贺喜又借故借钱的亲朋好友,季羡林叔父当机立断,将钱汇回了济南,自己留了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