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集》插图局部
中国民族博物馆收藏了一件20世纪 70 年代于内蒙古四子王旗出土的元代云肩织金锦辫线袍。其被专家认为是迄今为止,蒙古高原发现的最为精致的元代蒙古贵族织金锦男服之一。
这件袍服交领右衽、窄袖,整件衣服都是金色的,领口周围(前胸后背、两肩)用颜色稍深的金线绣出了精美的如意云纹,以“四垂云”的形态向四个方向作对称发散状。
此袍保存非常完好,以实物的姿态向后人展示了元代典型的织金锦云肩样式。
可见在蒙元时期,嵌入式织金锦云肩主要是贵族阶层服用,男女皆穿。
四子王旗出土的元“云肩织金锦辫线袍”
其次来看面料
我们先追溯到辽代时期,领部的装饰叫“贾哈”,其形制“围于肩背”,“左右垂于两肩”,和金元的云肩非常相似,只是名称不同。
贾哈多用毛纤维制成,目的是避寒挡风。
后到了蒙元时代,蒙古族出于对金色的热爱,西域进贡的织金锦(主要是纳石失)特别受欢迎。
成吉思汗曾在阿勒泰山上,发誓要把妻妾媳女“从头到脚用织金衣服打扮起来”。其实岂止是女人,蒙古贵族男人们对织金锦又何尝不爱得深沉!
《元史·舆服志》中有明确记载:
“一品二品穿浑金花,三品穿金搭子,四品五品穿云袖……八品九品穿四花……。”
可见金色在元代是权力的象征,只有贵族才能服用金色。
织金锦上布满金线织的纹样,极其华贵,制作方法又十分复杂。蒙古贵族拿它来做质孙服等袍服,同样也用它来绣云肩纹样。
元代织金锦面料
此外,元代云肩还采用宋代的缂丝技术。其实中原缂丝技术在唐代已出现,它是受古西域的缂毛织法影响,传到中原后有较大改进。
南宋的缂丝制品一般用于欣赏,而元代则开始用其做服饰。
在一些缂丝织造局中 ,有许多被俘虏来的中亚织匠和江南巧儿,他们制作的缂丝云肩纹样呈现出中西合璧的特点。
最后看其纹样
根据沈从文先生的研究,“云肩较早见于敦煌隋画的观音形象”,可知云肩在现实中的出现与服用和人们对佛教的信仰是有一定关系的。元代藏传佛教盛行,云肩的样式自然也受到佛教文化影响。
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元代织金锦佛衣披肩,外形为两片如意云纹。如意在佛教中有“无灭”、“无贫”的意义,象征着吉祥。
元织金锦佛衣披肩
元代是一个包容开放的时代,它的文化亦体现出多元化特点。元代时回回人的大量入迁又带来了“新鲜血液”伊斯兰文化,其和中原文化一样,备受蒙古人推崇。
因此云肩上就出现了“三种文化”并存的局面:如拥有北方游牧民族特色的大雁;拥有中原文化特色的玉兔捣药、群龙戏珠、牡丹莲花等;还有狮子、鹿等富有伊斯兰风情的图样。其共同点就是,所有图样都象征了吉祥、如意。
此外,有学者认为元代云肩纹样深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原因还有:云肩装饰形象在伊斯兰建筑中很常见;元代的纺织品织造者中有伊斯兰织工,他们对云肩形象的喜爱影响到当时云肩纹样的流行趋势。
最后还有一点要特别说明,云肩纹在元代时候还被广泛运用于青花瓷器上。一般是“四垂云”纹,纹内的装饰非常繁复:如植物、动物、几何纹等,都有吉祥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