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宁温
编辑|SHI
在南开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著名诗人席慕蓉突然向在场的一众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现在的语文课本里是不是还有《愚公移山》?”
得到学生们肯定的回复后,席慕蓉当即就说道:“拜托把《愚公移山》的课文一定要搬走。”
席慕蓉紧接着还向学生们提出:“如果这篇课文还在,我们一起投票把它否决掉。”
《愚公移山》这则故事已经在中国民间流传了千百年,在很多人看来,愚公精神代表着敢于吃苦、坚持不懈、顽强拼搏……家长和老师也经常用愚公移山的故事来教育孩子。
那席慕蓉为何却要建议将《愚公移山》从课本中移出?
愚公移山
席慕蓉给出的理由是:“这个故事太可怕了。”
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寓言故事之一,《愚公移山》出自于古籍《列子·汤问》,来源于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
传说在上古时代,如今华北平原一带的冀州和黄河下游的豫州是人们生活的地方。
在这个地方立着太行山和王屋山两座大山,就在王屋山北面的山脚下有一个叫燕婆洼的村子,村里有一个年过九旬的老人,名叫愚公。
愚公的家就正对着那两座大山,道路被大山阻隔,平时出门不仅要绕路,沿途还都是悬崖峭壁,十分艰险,令愚公一家很是困扰。
这天,愚公召集家人商议移山大计,称:“我要你们尽力挖掉这座山,开凿出一条路能通到豫州南部,再到达汉水南岸,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