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的家人纷纷表示赞同,只是他的妻子还有些担忧和疑惑,认为愚公的力气连魁山这座小山都难以移平,更不能把太行山和玉石山怎么样,何况挖下来的土和石头要放到哪去呢。
众人商量过后决定将开凿出来的土石倒到渤海沿岸,愚公随即就带着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人上了山,开始凿石挖土,再将土石运到渤海。
因为路途遥远,他们大概半年才能往返一次,河湾上有个叫智叟的聪明老头认为愚公的做法很蠢,讥讽道:“你太不聪明了,太愚蠢了,就凭你剩下的时间,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能把土石怎么样呢?”
愚公听后也不恼,只道:“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还有孙子,孙子再生儿子,子孙后代是无穷无尽的,山却不会变高变大,还怕挖不平它吗?”
智叟这下无话可说了,山神听到愚公的决心后都害怕他真的没完没了的挖下去,于是便将这件事禀告给了天帝。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立刻下令让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将太行山和玉石山分别背到朔方的东部和雍州的南部。
从这之后,愚公一家出入再也没有了大山的阻隔,这就是愚公移山的故事。
作为一个普通的劳动人民,愚公面对挡在家门口的两座大山,他不怕困难,下定决心要让世世代代的子孙都来挖山,直到移平这座山。
在这个过程中,愚公受到了智叟的冷嘲热讽,可他依旧坚持不懈,毫不动摇的实施自己的移山大计。
这就展现了愚公的不妥协、不放弃、不灰心,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能用惊人的毅力战胜自然,造福后代。
在现代,这则寓言故事同样起着激励人心的作用,告诉大家要迎难而上,只要在一件事上有毅力、有恒心,就很有可能取得成功。
在1924年,《愚公移山》还首次被选入了《现代初中教科书国文》,后来逐渐成为各种版本教材中的经典之作,一些学校还会专门组织学生来演绎学习愚公移山的故事。
那席慕蓉为什么会说《愚公移山》可怕呢?
对《愚公移山》的解读
在席慕蓉看来,愚公移山是一种破坏生态环境、不尊重自然的行为。
当时是南开大学历史系的一名本科生先向席慕蓉发问,问道:“拯救生态环境时,技术的作用大还是价值的作用大?”
席慕蓉就从这个问题谈到了一些露天开采煤矿等破坏生态的行为,认为这都是人心的贪婪作祟,话说到此处,席慕蓉又延伸提到了愚公移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