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襄水之北或襄山之南,水之北山之南为阳。今人名流过襄阳的汉江为襄江,照理襄阳应在襄江之北。然实际的襄阳城却在襄江之南,何也?此乃襄阳之秘之一。
来自百度百科
先研究一下“襄”字,其源流如上图。
襄字从衣,衣内包围着几个符号,我们先识别一下其意象。
西周金文襄字,衣中的符号组合确有些难解,见后述。
战国的字形看起来有些象衣领处扣子将对襟扣住的样子。
“襄”字,从其衣中包围的字符猜测,其含义可能包括向成衣上钉扣子,绣花草图案,别徽章等意义,亦即一些起美化作用或辅助功能性质的工序。
西周字形中,中间的可能是指刺绣的主要图案,左下字符,右下的字符及上部的另立的一个圆圈,可能是指各种类型的图案。也就是说西周的“襄”字本义指刺绣。
这样镶嵌的镶字也好理解了,是对金属物体上再附加一些装饰物。
图3,4,5三个文字大体相同,上部两个口字代表刺出的许多图案,左下的折线和工字表示针线反复通过布帛的刺绣工艺,右侧的爻字符代表针脚交叉重叠。
刺绣、钉纽扣、缝制标识、别徽章等等,都是在衣服布帛主体之上另加上东西,与金属主体上再镶嵌其它金属或玉石等类似,故称为“镶”。
问:壤,是不是土地上种植栽培花草作物,类似于在大地上织锦绣?
答:有道理。能长花草的松软湿润的土才称壤。
问:讓是不是从针刺上引伸为语言责备?
答:讓,以语言表达退让,取“襄”字辅助之义。
问:共襄盛举的襄也是辅助之意?
答:是的!
“襄阳”二字如何得来?现在的襄阳城所在地,汉代及之前是叫北津戌,不是襄阳城原在地。据考证,原襄阳城在现襄阳城南的那一片群山之南,欧庙镇邹湾村一带!三国初期才搬迁至现今之地。
红点所示即古襄阳城所在地,考古发掘证实。
那个深绿色象反问号的地方,就是现襄阳城南的那一片群山,也许这片群山就叫襄山,因为其独立于此,犹如大地上镶的一片锦绣,也象古代衣服上缝制的纽扣。邹湾西及南有一条河,现称渭水,半环抱于邹湾村,可为古城内居民提供水源。此地之形势才符合“襄阳”之名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