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在“夺门之变”中复位以后,立了一个眼瞎腿残又无子嗣的钱氏为皇后,他为什么这样做呢?
朱元璋开国建都后,为了防止外戚干政,规定: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因此钱皇后的出身自然不高贵,但却是张太皇太后亲自把关,千挑万选出来的,不论颜值还是品性,那都是万里挑一的。
(钱皇后剧照)
由于朱祁镇早在7岁就登基继位,不像之前的皇帝继位时已经成年了,因此,钱皇后和他的大婚,就成了明朝皇帝大婚的第一对,在张太皇太后的张罗下,不管是结婚还是封后,仪式都超乎寻常的隆重。
贤雅恬静的钱皇后,不光把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还特别维护朱祁镇的名声,坚决不同意朱祁镇给她娘家人加官进爵。
另外,钱皇后还是个非常明事理的人,她深知皇帝为一国之君,子嗣涉及到国本,所以她从不阻拦朱祁镇亲近别的嫔妃。由此,后宫嫔妃*产子的喜讯,频有报传。
正是这种种缘故,朱祁镇对钱皇后又爱又敬,迟迟不肯立嫔妃们所生的皇子为太子,而是等着钱皇后能为他生下皇子来。
就这样等了7年,朱祁镇都没能等来钱皇后*的消息,却等来了瓦剌南犯的消息。
受太监王振撺掇,年轻的朱祁镇不顾群臣劝阻,执意要御驾亲征。既然要出征,为了以防意外,这才不得不把庶长子朱见深立为皇后,又让弟弟朱祁钰代为监国。
钱皇后担心朱祁镇安危,让哥哥钱钦和弟弟钱钟随侍朱祁镇左右。
然而,让她没想到的是,朱祁镇这一去不光成了瓦剌的俘虏,她的兄弟也在土木堡之变中,为了保护朱祁镇,双双丧命。
起先,朝廷还想用赎金换回朱祁镇。钱皇后听说后,便把体己钱全部献了出来,希望能早日看到朱祁镇归来。
然而瓦剌收了钱,却并不放人,反而变本加厉和明廷谈起了条件。
于谦等大臣经过商议,最终主张拥立朱祁钰为帝,并遥拜远在瓦剌军营中做俘虏的朱祁镇为太上皇。
(朱祁镇剧照)
朝廷的决策,钱皇后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只能虔诚祈祷,希望此生还能看到朱祁镇归来。
钱皇后日夜啼哭,祷告不止。既不肯让自己有片刻休息,也不愿享受锦衣玉食。这样寒来暑往,她的身体坏掉了。不光哭瞎了一只眼,还由于太久跪伏的缘故,一条腿也坏掉了。然而她拒绝治疗,一厢情愿地认为,这是她必须付出的代价。
也许是钱皇后的虔诚感动了上天,次年,瓦剌竟将朱祁镇送回了京城。
可是今非昔比。坐稳了皇位的朱祁钰,不仅没有给朱祁镇该有的待遇,反而把他和钱皇后等嫔妃们都关进了南宫。
朱祁钰的所作所为,朝臣们竟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被幽禁在南宫的朱祁镇,不由得心灰意冷。
然而钱皇后的模样同样让他吃了一惊。问明情况后,他一时也泪流满面。纵然此时陪他在南宫的嫔妃们容颜娇美,但在他看来,身体残疾的钱皇后,才是他唯一的爱人。
朱祁镇在南宫中并未享受到太上皇该有的待遇,反而衣食都无以为继,生活捉襟见肘。那些势利的宫女太监们,见侍奉他们得不到好处,对他们也是相当刻薄。
钱皇后见朱祁镇愁闷,于是对他好言相劝,又组织嫔妃们做些绣活,托人拿到宫外换些衣食,勉强度日。
就这样,又一个7年过去了。
随着朱祁钰的病情加重,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等人发动政变。在他们的帮助下,朱祁镇重新夺回了皇位。
复辟成功后的朱祁镇,当然要再立一位中宫皇后。
太子朱见深的生母周贵妃,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就托人给孙太后做思想工作。表示钱皇后既无子嗣又是个残废,不能母仪天下。
孙太后也觉得有理,可是朱祁镇却坚决不同意,最终还是把钱皇后再次封为皇后。
按说苦尽甘来,朱祁镇和钱皇后也算熬出了头,剩下的就该都是过节一样的好日子了。
可是,老天总是不肯遂人意,不久朱祁镇竟生了大病。眼看药石无灵,他心里百般放不下钱皇后。他深知,自己去世后,朱见深会被周贵妃左右,废掉无儿无女的钱皇后。于是在临终前,对朱见深以及大臣们一再叮嘱,千万要善待钱皇后。钱皇后去世后,一定要让他们同葬一穴。
(朱见深剧照)
朱祁镇去世后,周贵妃果然数次刁难,要求废黜钱皇后的皇后之位。由于大臣极力反对,才不得不作罢。最终,钱皇后得以被尊为慈懿皇太后。
随后,朱见深因废后一事,与钱太后意见相左,因此对钱太后颇为不满。这样一来,钱太后的处境就非常不妙了,她不得不在朱见深的冷脸下捱日子。
抑郁的日子和身体上的疾病,在钱太后46岁时,摧毁了她。
按说,遵朱祁镇遗嘱,钱太后死后,她该和朱祁镇合葬才是。
但周太后不愿意,朱见深也不愿意。
正直的大臣们不得不为钱太后争取最后的权力,他们不断上疏,但无济于事。最后,他们集体跪在文华门外痛哭不止,坚决要求把钱太后和朱祁镇合葬,否则他们只有跪死在文华门外了。
迫于压力,朱见深同意了大家的要求。
可是,周太后还是捣鬼,在钱太后的墓室上做了机关,让钱太后的墓室,和朱祁镇的墓室无法相通。
这件事,直到朱佑樘继位后才发现。他早就听闻过钱太后和朱祁镇的爱情故事,因此他决定打通钱太后和朱祁镇的墓室。可惜钦天监却称,这样做会影响国祚,他才不得不做罢。
不过,朱佑樘是个正直的人,他还是把周太后的牌位从太庙撤了出来,祀于嫔妃们牌位所在的奉慈殿。而把钱太后的牌位和朱祁镇的牌位放在一块,让他们共享子孙烟火。
(参考史料:《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