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之鄙有二僧什么意思,蜀之鄙有二僧的译文是什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05 17:30:48

今天讲一篇《为学一首示子侄》的节选,原文比较长,节选出精华部分。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这段文言文节选自《为学一首示子侄》,作者是清代彭端淑,因彭端淑同族子侄很多,仅其祖父直系就达69人之众,但当时连一个文举人都没有,作者见状,甚为忧心,急而训之,所以才写出这篇文章来。

彭端淑焦急的心理和我们现在家长的心理差不多,其实我们现在也是为孩子不好好学习忧心忡忡,所以我希望孩子能认真学习这段文言文,能有所触动,在学习上有所改变。

蜀之鄙有二僧什么意思,蜀之鄙有二僧的译文是什么(1)

文章开篇就表明观点和立场,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天下的事情有难易之分吗?作者认为只要去做,难的事情就会变容易,不去做,容易的事情就会变难。同样的,学习也是这样,能不能学会,能不能学好,主要看是不是去学。

当然,我们如果客观地说,世界上的事情当然是分难和易的,有些事情容易做到,有些事情不容易做到,在《孟子》中说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 非不能也。"

蜀之鄙有二僧什么意思,蜀之鄙有二僧的译文是什么(2)

孟子是举了两个例子,来分析“我不能”的含义,究竟是我确实做不到,还是我不愿意做。第一个“挟太山以超北海”,就是夹着泰山跨越北海,这确实做不到,第二个是“为长者折枝”,就是给老年人这一段树枝,如果说我不能,那是不愿意做,而不是做不到。

从这两件事来讲,一个是“挟泰山以超北海”,一个“”为长者折枝,世界上的事情确实是有难易之分的。但是作者为什么说世界上的事情只看你去不去做呢?因为在我们的现实中,我们不会要求孩子做超出他能力范畴的事情,我们不会强迫孩子去做“挟泰山以超北海”的事情。我们要求孩子去做的都是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可以去做,并且可以做好的事情,比如背单词,背古诗,数学的口算等等,那么能不能做好,就看孩子是不是去做了,没有做好,只能说明孩子不用心。

彭端淑着重论述做学问的道理,指出人的天赋才资并非决定学业有否成就的条件,只有通过主观努力,才能有所成就。先讲为学的难与易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而可相互转化,转化的条件在于人的主观努力:“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平庸与聪明的关系也可转化,如孔子的学说却由天赋不高的学生曾参相传。

接下来作者举了个例子,说明天下无难事,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蜀,指的是现在的四川一带,三国时期我们都知道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我们看电视剧,看到刘备的军队都打着旗号写着“蜀”,其实这是不对的,刘备建立的政权从来都自认为是“汉”,刘备自认为是继承了汉献帝的位子,我们后来的历史研究者,为了区分刘备建立的政权和之前的汉朝,称之为“蜀汉”。

蜀之鄙有二僧什么意思,蜀之鄙有二僧的译文是什么(3)

四川我们都知道是天府之国,刘邦就是以四川为基地,建立汉朝,刘备在四川建立蜀汉,唐朝的时候,好几个皇帝在战乱的时候都跑到四川避难,抗战时期南京政府迁都到重庆。抗战胜利后,有一副对联,苏联捷克德国,南京重庆成都。四川一带是中国的大后方。

但是四川也是一个很奇怪的地方,比如有很多话形容四川,“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

蜀之鄙有二僧什么意思,蜀之鄙有二僧的译文是什么(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