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竹图》局部
6、传神写意法,“写意”一词本为“披露心意,抒写心境”之意,在美术史中最早是由刘道醇描述徐熙的落墨画风,北宋以后文人画家大多借用“写意”一词,偏向“不重形似,逸笔草草”的文人画,离原来概念越来越远,特别是徐渭以后“大写意”花鸟的出现,使得写意几乎成了中国画的代名词,徐渭自云:“世间草木有如此,堪付徐熙入画图。”徐渭也是自徐熙处悟得大写意法,“将就徐熙为写神”。到清代郑燮认为,自徐渭时代以来,写意理想莫名其妙地每况愈下,他在赞扬了徐渭的雪竹后,严厉批评了他的同时代画家技法不过关:“问其故,则曰:吾辈写意,原不拘拘于此。殊不之写意二字,误多少事。欺人瞒自己,再不求进,皆坐此病。必极工而后能写意,非不工而遂能写意也。” 近代以来,又以工笔和写意来区分中国画的细致和粗旷,其本意又相去甚远。从《雪竹图》看徐熙的“写意”,可谓“极乎神而尽乎微,资于假而迫于真,象生意端,形造笔下。”是通俗“写意”的颠覆,一反宋元以来写意画的理解和认知,是追求墨韵、崇尚意境、形神兼顾的写意精神之根本正源。
徐熙 文同 李迪等画竹
今人对“写意”一词往往理解成生纸彩墨的粗旷的大笔触,殊不知“工笔”也可以写意,写意要从气韵上、精微处、意境中品评,不可在笔触上分别,当代写意画家对于“写意”本身有诸多误解,认为只要是逸笔草草就是表达了物像的内在精神,其作品就具备了“写意性”,混淆了文人画与写意的概念,何为文人画?由兼备文学、书法、绘画等素养的文人士大夫所作,如今没有文化的文人画家,不懂写意的写意画家比比皆是,虽画而无文,虽写而无意,满纸浮躁、庸俗、肤浅,技巧或工或写只是形式,而非精神,故而,要以更准确的概念和思路去理解古人的用词和用意。《画继》云:“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不尔,虽竭巧思,止同众工之事,虽曰画而非画。”
7、故留残阙处,整副画面各个角落都绘制的严谨有致,所有留白处都或浓或淡或皴或染,唯独最中间的一枝粗竹的六段分枝未见任何处理,没有任何皴擦点染的痕迹,这是我研究和解析这幅《雪竹图》的突破口,也是我能轻松绘制雪竹图的技法切入点。这几段分枝用笔中锋蓄势,提按之处都是竹节生长结构,而且用笔随性、连贯而洒脱,竹枝与竹叶穿插的紧密有序,犹如行草笔法,即有写生感又有写意性,和其他细的枝杆相比似乎并未画完,而有冰雪覆盖之意,因篇幅有限不能详加论述,正所谓“故留残阙处,付与竖儒争”。
《雪竹图》局部
北宋·钱惟演《赋竹》:
瘦玉萧萧伊水头,
风宜清夜露宜秋。
更教仙骥傍边立,
尽是人间第一流。
诗人将水边亭亭玉立的竹子描绘的孤清、高傲,犹如不畏清寒、品行高尚的谦谦君子,由此诗人设想若是再有一只孤鹤相伴在侧,便是“人间第 一流”的景致了。唐诗宋词的意境直接影响到当时绘画的立意和格调,文人诗意多见于宋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