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熙《雪竹图》
西方学者高居翰《画家生涯》:“无名氏的《雪竹图》,大概是10世纪末或11世纪初的作品,它是隐藏画家之手以使观者集中注意力于图像的至佳范例,它看起来毫无人类艺术的痕迹,犹如造化之功。这也正是这个时代的伟大画家如李成和范宽等为同时代人所称颂的地方,他们的作品宛如天成,并无心存任性或自我的介入。”《雪竹图》可谓是美术史上绘画作品中的个例,它如此的“写实”、如此的注重物象的细节、如此的微妙精致,在古今中国画中是极其少见的。
谢稚柳先生第一个认定此幅《雪竹图》极有可能是南唐徐熙的作品,徐熙作为五代南唐著名画家,开创了野逸画风,而自成一派,其风格及作品在美术史上一直是一个谜团。画史中对于徐熙的记载比较分散,更无可靠作品传世,不少学者以“徐黄异体”为线索,研究徐熙的“落墨法”与黄筌勾填法之不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谢稚柳先生和徐邦达先生先后撰文,就《雪竹图》的断代、技法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为学界研究此图提供了些许初步资料,但两方各执一词, 许多问题仍未有定论。
《雪竹图》局部
谢稚柳先生认定《雪竹图》为五代南唐,徐邦达先生认为最晚是明代,高居翰先生则推测是北宋初。谢稚柳和高居翰认为的年代大致相同。
谢稚柳先生于1973年发表了《徐熙落墨兼论(雪竹图)》,根据此画的运笔、运墨、艺术风格,确定其可能为南唐徐熙真迹,且为海内外孤本,徐邦达明确反对谢稚柳的鉴定意见,并在《艺与美》发表文章《徐熙“落墨花’’画法试探》,依照文献史料对徐熙作品做了界定,画史中记载徐熙的作品称“野逸”,又“殊草草”,与《雪竹图》的“写实”技法、“工整精微”是相互矛盾的,进而认为《雪竹图》与前人评述徐熙特征大相径庭。且徐邦达先生从《雪竹图》所用绢的尺寸来考证,认为它最早不过南宋中期,至晚可以到元明之间, 因此将《雪竹图》排除在徐熙或徐派之外。谢稚柳先生遂又针锋相对的发表了《再论徐熙落墨花——答徐邦达先生(徐熙“落墨花" 画法试探)》。认定“这幅《雪竹图》是双拼绢,还不到60厘米”,符合五代时期绢的尺幅。还认为世传徐熙“落墨”因为没有史料尤其是实物为证据,一直不明其详,但正因为《雪竹图》的出现,足以印证徐熙“落墨”的技法特征,解开了一个久探不决的风格、技法谜团。虽然《雪竹图》并无明确落款,但有如此水准,画面精彩独特,非徐熙“落墨”之法不足以当之。两宋至元明以后,绝对无此眼界亦无此炉火纯青的技法表达,并出版了《徐熙雪竹图》以正其言。徐邦达论《雪竹图》为南宋后甚至明代似乎并不为人们接受和认同。《宋画全集》等重要图书文献及海内外学者皆将此图著录且定为北宋初期,绝大多数专业画家或鉴赏、鉴定家也一致认为北宋早期,故而在年代上可以说毫无疑问了。
即是北宋初(五代)那么究竟是否出自南唐徐熙之手呢?
北宋早期花鸟画分为两大流派,“徐熙野逸,黄筌富贵”,当然此幅《雪竹图》绝非勾填染色一路,而意境“野逸”,以墨为格,应属徐熙画派,这幅画与画史中对徐熙画笔的叙说风格一致吗?到底是不是徐熙的作品呢?所用的绘制技法是不是画史中传说的“落墨法”呢?结合两位先生的辩论我补充以下几点稍加论证:
《雪竹图》局部
1、宣和记
宋《宣和画谱》记载宋徽宗时期内府收藏有徐熙作品二百四十九幅,从这批藏画的题目来看小画多是折枝写生,大画多是寒塘雪景。其中就有《雪竹图》三幅,由此可知,徐熙重写生,特别善画雪塘晚景,如:
寒塘晚景图二,寒芦双鹭图三,雪塘鸭鹭图三,密雪宿禽图三,雪汀宿禽图 二,雪梅宿禽图一,雪竹图三,雪竹鹩子图一,雪梅会禽图二,雪禽图三,雪膈图五,暮雪双禽图二⋯⋯
《宣和画谱》 所藏徐熙关于雪竹、雪禽、雪景的大画有三十幅之多,我认为这是证明此图为徐熙之作的重要佐证之一,除徐熙以外北宋画坛“水墨野逸”一派善雪景花鸟者寥寥无几。
徐熙 黄居寀 崔白 马远画竹
2、不可摹
宋·米芾在其《画史》中说: “徐熙、徐崇嗣花皆如生;黄筌惟莲差胜,虽富艳,皆俗。黄筌画不足收,易摹;徐熙画不可摹。”那么我们对比一下黄筌的《写生珍禽图》以及其传派黄居寀的《山鹧棘雀图》、崔白的《双喜图》可见黄氏一路勾染风格的画作只要技法步骤得当都是可以临摹的。而这幅《雪竹图》的确如米氏所说: “不可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