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狄浦斯王》(Oedipus the King)是一出经典而出色的古希腊悲剧,由剧作名家索福克勒斯创作,约在公元前431年演出。
《俄狄浦斯王》剧本情节从俄狄浦斯已成为忒拜的新国王、而忒拜正在遭受灾难的时间开始,通过俄狄浦斯寻找*死忒拜前国王拉伊俄斯的凶手的行为,不断倒叙呈现当前时间线以前的故事。这一系列事件穿插在一条又一条线索之中,最终构成一个完整的、悲惨的古希腊故事。
最初的那个解决了斯芬克斯之谜的、意气风发的少年智者,是如何一步步沦入"*父娶母"这桩惊天的人伦丑闻,并最终弄瞎自己双眼,变成一个又瞎又跛的流浪汉糟老头的?这样悲惨、招人恻隐怜惜,而又无可抵抗的沉痛命运,又是如何具有了审美效果的呢?
今天,小编就在这里为大家分析分析。
一、西方美学理论的最初基础就是美西方审美类型理论是实体和本质的宇宙,这使整个西方世界被一分为二:已知的世界和未知的世界。
悲作为审美对象的性质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对人有敌对性、具有否定意义的"悲"之所以能成为审美对象,是基于两个截然相反、却相辅相成的条件:
第一是普遍性,即悲剧总是源于我们不断前进着的生活;
第二是特殊性,即悲剧无法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实际危害。
这就决定了西方文化的美学理论最初就是美,在古希腊时期,"美"则表现为"悲剧和喜剧"这两大基本类型。
二、古希腊悲剧的丰富教育意义古希腊的悲剧艺术在通常认知中,除却其仿佛与生俱来的光荣与壮美,往往是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的。
这一认知的鼻祖是亚里士多德,他在《诗学》里对"悲剧该如何创造"做了一系列规定(prescription)而非描述(description):比如悲剧是一个正义的人从好的境况跌落到坏的境况;比如悲剧主角必须超越普通人——这意味着悲剧不应该有女主角,因为"女人是劣于男人的"(这点随着古希腊悲剧的名目整理不攻自破);比如悲剧的功用是激起观众的"怜悯"和"恐惧",让他们(观众)的情感收到"净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