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做自媒体还有机会吗?
答:任何时候都有机会,重点在于目的是什么。
我从2005年开始写文章,2017年开始直播并做音频,2019年开始做视频,一直走到现在。中年人做自媒体重点在于维持有事做的状态,赚钱与否得看运气。
2017年至2018年,我直播超过700场,最多一场同时在五个平台开播,最惨的时候五个平台只有一位观众。
我个人觉得直播需要解决两个问题,复用和内容密度。不能复用会导致时间成本过高又缺乏产出,内容密度过低则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
先说复用,直播同时用一部手机录音,之后生成音频节目。再用一部手机录屏,之后再剪辑出短视频。
再说密度。无论是否带货,主播聊的内容都比较稀疏,密度高会吓跑观众。很像一大缸水里一把米熬粥,稠不了。我克服的方法就是开播之前把重点写在卡片上,以每个点为基础聊。此时重点在后期剪辑,平台是否推流并不重要。
即便解决以上两个问题,2018年底我还是放弃了直播。
当时的想法是既然直播为了后期做音频和视频,不直播也可以做,反正也没人来听,干脆停播。
事实证明停播对音频和视频作品完全没有影响。从2019年开始每天更新视频,至2023年10月,发布的视频作品超过一万条,拥有了自己的内容风格。对46岁的我而言,挺好,这种状态不出意外会继续下去。
我个人把自媒体当成一种生存状态而非赚钱手段。保持状态就挺好,是否赚钱看运气。毕竟,每个人的命运自己能左右的部分并不多。
不必羡慕做自媒体号称赚了很多钱的人,一来这帮人习惯说谎,二来他们有钱跟你我没有关系,第三,他们赚钱很可能只是幸存者偏差而已。
人到中年做好应该做的事,其余不必在意。
为什么说“夏虫不语冰”是种真正的怜悯?
年轻时,我觉得夏虫不与冰是蔑视对方。不要告诉夏虫有冬天,它理解不了。
到四十岁之后我对这句话有新的理解,是种怜悯不是嘲讽,不要告诉对方其无法理解的事。由此带来的启发是:对待不同意见足够包容,足够开放。
与此同时,有些意见不必重视。
看过一段讲郭德纲教育徒弟的段子。徒弟跟观众不知因为哪个相声相关的问题吵起来,郭德纲把徒弟骂了一顿并教育后者。
第一,对方是你衣食父母,人家花钱买票,你要感谢人家。
第二,不要跟不专业的人争论专业问题。比如我跟火箭专家谈怎么点燃火箭。我告诉他:“先弄个报纸点着,然后用报纸去点劈柴,再用劈柴点煤球,把煤球放进炉子里,嘣的一声火箭就这么上天了!”火箭专家多看我一眼都算他输。
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不必较劲。
此处要再提50万原则。在地球超过70亿的人口中,有50万人认可我们,余生把他们找出来就好,至于其他人根本不必在意。
竭尽全力把该做的事做好,如果还是不行,那就放手。人生很短,不见得每件事都能做好。放过自己也是放过别人。
为什么有些问题根本不必回复?
经常有人提出类似“人生应该怎么过”的问题,我一般回答:“认真过,或许有空多读几本书。”
提问大而无当,多半是没有认真思考自己要面临的问题,想得到一个便宜的解决方案。根本不会有这么容易的事。
亲生父母都不能回答的问题,不要指望一个陌生人给你答案。
如同我也无法预测自己的未来,能做的就是看好脚下的路,认真走好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