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醉了冷怎么解决,喝醉酒觉得冷怎么办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21 04:43:56

喝醉了冷怎么解决,喝醉酒觉得冷怎么办(1)

喝酒的风险有很多。

冬天再添一个冻死的风险。

酒后不要单独外出。

聚饮后不要单独回家。同饮者最好将醉酒者安全送回家,并交人照度。一则为了醉酒者的安全,二则也是为了自己免责(将责任转移)。

济南一女子失联四天后被发现,可惜已死亡因酒后冻死野外,你怎么看?

日前,媒体报道,济南一女子与丈夫吵架后离家出走。四天后发现死在野外,身边有两个酒瓶和三个瓶盖。警察推定时酒后冻死。

该事件的核心是:喝酒后冻死在野外。

关键词:

冬季

喝酒

野外

冻死

而在更多的此类事件中,另外两个关键词是:

男性

水域。

意思就是说,冬季、男性、酒后外出容易冻死,尤其是在有水的区域。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人们不是常在冬季喝酒取暖吗?喝酒为什么反而更容易冻死?

路有冻死骨,并非仅存于古代

喝醉了冷怎么解决,喝醉酒觉得冷怎么办(2)

冻死,在现代人看来似乎是最不可思议的事情。然而,这并不罕见,实际发生数量远高于夏季热死的人数。

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一份美国灾害性天气事件死亡事件报告,1999年至2011年间,共发生寒冷相关性死亡16911例,平均每年冻死1301,是夏季热死人数的一倍以上。

而相关的危险因素,除了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外,喝酒是最大因素。

在英国,伦敦金斯敦大学和朴茨茅斯大学分别在2015年和2017年发布了两项内容十分雷同的研究报告,显示冬季月份(尤其是12月,西方圣诞节在这个月有关)是男性外出失踪死亡的最危险月份,绝大多数死在参加完派对,醉酒回家的路上,尤其是有水的湖河流域。

酒后为什么容易冻死

很多答主都说:“酒这个东西,越喝身体越热,在一个人醉酒的状态下,根本感受不到冷”,因而更容易冻死。

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

酒后容易冻死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 喝酒破坏了人体正常的体温调节机制。

喝醉了冷怎么解决,喝醉酒觉得冷怎么办(3)

寒冷环境下,人维持体温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二是,如果还不够,就通过棕色脂肪和肌肉快速收缩即寒颤来增加产热。

我们知道,酒精及其在体内第一个中间代谢产物乙醛,都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尤其是乙醛。这种作用,对皮肤血管尤其明显,这就是很多人酒后脸红的原因。这种皮肤血管扩张可以暂时使人感觉暖和一些,就是人们常常认为喝酒可以暖身的原因。

然而,事实上,这种血管扩张不但不会暖身,反而破坏了人体正常体温调节机制,导致身体热量更容易向环境散失。

2. 醉酒,降低了人的认知能力。

寒冷环境,喝酒虽然并非越喝越热,但也的确暂时感觉不是那么冷。但是,更关键的是,喝酒可以降低人的认知能力。

最新的一项研究甚至发现,人只要喝下含10克纯酒精的酒认知能力就会收到影响。醉酒后更严重的认知障碍使得人失去对寒冷的不良感知能力和危险的警觉能力。

3.醉酒,影响人的自救和求救能力。

另一方面,即使认识到寒冷的威胁,醉酒的人由于行为能力障碍,也难以实施自救,甚至失去求救的能力。一旦陷入危险,往往只能被动接受伤害乃至死亡,而无能为力。

男性,也是危险因素之一。因为男性更经常参加社交性饮酒,并且更容易在醉酒后的夜间独自回家。没有陪伴,得不到救助,往往更容易陷入寒冷危险乃至冻死的威胁。

接触水是另一个危险因素。即使没有溺水,只要身体沾上水,就会加快拥抱死神的脚步。

我们知道,水的导热性能更高,是空气的25倍。人一旦沾上水,比如衣服被水浸透,人体热丢失就加快5倍。研究发现,即使不溺水,浸泡在15℃水中人只能存活4.5小时,0℃水则只能存活不超过2小时。

在沿水区域,醉酒后,人更容易跌落水中或者接触到水,也是更容易冻死的另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冻死是一个怎样的历程

人是恒温动物,维持体温相对恒定是仅次于氧气的第二需求,这也是温饱的温优先于饱的原因。

国际救援的“333”法则中有一条是:人赤身暴露于雪地3小时是可救援生还的一个极限,说明人真实的抗寒能力其实十分有限。

人冻死会经历一个怎样的历程呢?

喝醉了冷怎么解决,喝醉酒觉得冷怎么办(4)

人处于低温环境,当体温调节机制不能维持人体热平衡,导致核心体温降低,称为人体低温。

依据核心体温降低程度和人体的反应,可以历经以下几个阶段:

轻度低温:核心温度37~35℃,外周血管明显收缩,手脚和嘴唇变得苍白,出现不有主的寒颤,开始这种颤抖尚能自控;不能做复杂的运动,但仍然可以走路和说话。

中度低温:核心温度降到35~33℃,意识开始出现迷糊;精细动作失调,尤其是手部,由于末梢血流量降低甚至可以完全终止,不能做一些诸如扣衣扣等动作;言语开始不清,发生完全不能自主的剧烈寒颤。并开始非理性行为,比如反而会脱掉衣服——因此,很多人错误地认为人冻死之前感觉很热——其实是说明人的认知功能出现混乱。

严重的低温:核心温度降到33~30℃,这个阶段随时都可危及生命。 开始出现大幅度波浪式寒颤,然后出现暂停,暂停间歇期越来越来,最终因为肌糖元趋向耗竭。这时,寒颤产生的热量已经无济于事,身体选择转为节能状态,完全关闭寒颤。这时通常会跌倒在地,不能行走,蜷缩成胎儿状态,以期尽可能保存热量。

·由于血流量减少和寒颤导致肌肉乳酸和CO 2积聚,肌肉开始出现强直,皮肤完全苍白青紫,瞳孔开始扩张,心跳脉率开始下降。

·在32℃时,身体试图进入一种休眠状态,关闭所有末梢血流量,降低呼吸和心跳频率。

·在30℃时,身体进入一种被称为“代谢冰箱”(metabolic icebox)的自我保护状态。身体呈现胎儿状蜷缩,完全失去对外界的反射,身体僵硬,瞳孔散大,看上去已经被“冻死”,其实仍然活着。

这时,尝试从胎儿姿态位拉伸他们的手臂,如果还能能蜷缩回去,说明人还活着,因为死亡后的肌肉是完全不可能收缩的。

走向死亡:30~28℃时,肌肉完全强直,意识丧失陷入半昏迷、昏迷,脉搏和呼吸频率进一步降低,开始出现心律失常,也可以发展为室颤。

28~25 ℃时,陷入完全昏迷,呼吸和心脏跳动变得飘忽不定,心脏输出显著降低或者停止脉搏消失。

25~24℃时,出现肺水肿,心脏和呼吸衰竭、停止而死亡。

喝醉了冷怎么解决,喝醉酒觉得冷怎么办(5)

当然,从进入严重低温状态开始,人随时可能因为心室颤动、心跳骤停而死亡。

但是,冻死有一个优势,就是可救活的机会要高于其他死亡。这时因为,低温意味着组织代谢率的降低和结构功能的保存。

目前通过复温而获救的最低核心体温记录是13.7℃。所以,对于低温伤害者应该竭尽最大努力进行救治。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