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旨在说明生命对人生的重要意义以及养生对人生理想的实现,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间具有的互通作用,《黄帝内经》中就有“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说法,其实是在告诉人们养生、修身、治国的道理是一样的。
养生,首先告诉人们治未病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养生比治病更重要,让人们从一开始即树立一种养生的理念,以防微杜渐的态度对待我们的生命,对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其次,告诉人们要顺从自然,按照四季交替的自然秩序进行养生、养长、养收与养藏,与天地合一,与万物和谐。
再次,告诉人们养生之大戒在于名利,在于喜怒,在于声色,在于滋味不绝,在于神虑精散。
名利心重则自然产生争夺,争夺一则会伤害心智与精神,二则会因为名利的得与失而产生大悲大喜,大悲大喜对身体自然无益。
喜怒无度对身体的五脏无益。当然如果能做到喜怒有节,喜怒有度,正如《中庸》里讲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而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能做到中和的境界,不但对身体无害,反而大有好处。
迷于声色容易产生像老子所说的五音令人耳聋,五色令人眼花,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的后果。去声色还有节欲的意思,欲而无度,阴阳不调,耗精竭气,自取灭亡。
滋味不绝,重在说明贪吃的危害,老子说,五味令人口爽,吃的太好了,连味美也尝不出来了,言下之意是让人吃得素一些、少一些。孔子也说食无求饱,与此意相同。在当今物质极大丰富的世界,饮食对生命的意义更加重要,如问可有原则,原则如下:1.饭半饱。2.吃素为重。3.与儿时饮食习惯近可能相近。4.自然食物,也就是不时(合季节,顺应季节)不食,工业加工过的食物、饮料不用。
神虑精散是说精气神对养生的意义,而精气神之充盈在于内敛、保持,不要思虑过分,操劳过度,凡事尽力而为,至于结果如何,听其天命。以一种只求耕耘、不问收获的态度,神虑自然不会消散。正如农夫种田,不违农时,播种时播种,插秧时插秧,除草时则除草,施肥时则施肥,至于天有不测风云,来年有无灾情,虽有顾虑,但不过虑,一切悉听自然。
在养生方面若能坚守上述原则,生命自然可达极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