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古今含义,木兰诗的意思和寓意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21 13:19:48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这个矛盾,终于以木兰代父应征而获得圆满解决。从中,我们看到了木兰那种识大体,顾大局,勇于自我牺牲的高尚品质。第二部分,从“东市买骏马”“送儿还故乡”,写木兰代父从军的经过。“东市买骏马”等四句是承上段“愿为市鞍马”而来。当时实行府兵制,应征者要自备鞍马弓箭。这里连用四个排比句,“骏马”、“鞍鞯”、“辔头”、“长鞭”分别购置,是不能用常理去推求的,民歌常有这种铺写,目的在于渲染气氛,这与芜词累句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例如占乐府《战城南》中的“战城南,死郭北”,以及本诗后面写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都与此相仿佛,这是民歌特有的一种表现手法。接着又承“从此替爷征”一句叙写木兰离开爷娘,弃赴征途的复杂而微婉的心理。诗中用了两组(每组四句)排比句,极写木兰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情景交融,娓娓动人。


木兰诗古今含义,木兰诗的意思和寓意(5)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反映了征途的遥远以及木兰随军开赴前线的急骤紧张的行军生活。“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也是排比,其中重复“不闻爷娘唤女声”一句,尤见木兰对父母思情的强烈、缠绵。耳际所闻,唯有黄河流水的“溅溅”声和燕山胡骑的“啾啾”声。“溅溅”、“啾啾”都是凄凉的音响,它揉合了客观环境与木兰的主观思情。本来,水声、马鸣并无感情色彩,闻之“溅溅”、“啾啾”,那是闻者的主观感受,是客观事物染上主观感情色彩的艺术再现。这里,诗人着力要表现的是木兰这位民女的普通而感人的儿女情怀,反映了生活环境的骤然变化在木兰内心深处激起的感情浪花,写得细腻而富于人情味。“万里赴戎机”等六句,概括地写木兰的征战生活。


木兰诗古今含义,木兰诗的意思和寓意(6)

这种征战生活,不仅是木兰经受的,也是全军上下的共同经历。“万里”、“若飞”,极言军情之紧、进军之急。“朔气”、“寒光”用以渲染战争环境的严酷。这种环境气氛虽然写得有特色,但从艺术上说还是一种泛写,目的不在突出木兰一人的形象,而是交代全军的战斗生活。“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写得更概括,说明木兰是这场恶战的幸存者;称她“壮士”,表明她是一位莫勇机智的英雄。木兰既是英雄,但诗人在这里为何又如此简略地写战斗生活呢?原来,从全诗的谋篇布局上看,诗人要着重揭示和刻划的,主要是这位女英雄的平凡而感人的心灵美。接着,诗人笔锋骤转,具体叙写朝廷论功行赏的情形。“明堂”是封建王朝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十二”、“百千”均非实数,而是极言其多的泛称。“转”是指功爵等级的变迁,“十二转”极言连升超迁之速。


木兰诗古今含义,木兰诗的意思和寓意(7)

“可汗问所欲”一语,进一步说明除了正常的论功行赏外,天子出于对木兰的厚爱,还想额外优赏。木兰的态度如何呢?“木兰不用尚书郎”,她对做官毫无兴趣,显示了这位普通民女敝屣功名、渴望和平劳动生活的高尚而平凡的胸襟。这里,诗人用加强对比强度的手法,一方面极言赏赐之优厚,一方面极写木兰对优赏的淡漠,从而揭示出木兰对故乡、对亲人、对普通劳动生活的质朴淳厚的感情。第三部分,从“爷娘闻女来”到结束,写木兰“还故乡”的热烈而欢快的情景,与前面木兰离家时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爷娘闻女来”等六句,写木兰“还故乡”的消息传到她家时引起的强烈反响。其中用了三组排比句,分别写“爷娘”、“阿妹”、“小弟”的不同反应:爷娘是“出郭相扶将”,“相扶将”说明爷娘已经年老体弱,虽说体力不支,还是“相扶将”迎至郭外,那种盼儿心切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


木兰诗古今含义,木兰诗的意思和寓意(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