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被誉为什么称号,苏轼雅称什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23 08:13:09

苏轼、苏东坡,“千古第一大文豪”“千古第一大才子”。诗、词、文、书、画,样样冠绝,而且还是美食家、水利专家、医学家。可谓是中华文化史上的巅峰杰出人物,罕有与其比肩者。

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创宋词豪放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北宋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之首。《黄州寒食诗帖》行书第一。

文,与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并称“欧苏”,位列“唐宋八大家”,并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北宋中期文坛领袖。

画,擅长墨竹、怪石、枯木,有《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画集。

美食家,“东坡菜”成了系列,精通茶道。

水利专家,“苏堤春晓”名满天下。

医学家,“东坡散”根治黄州瘟疫。

然而后人对苏东坡的尊崇与景仰,并不全是因为他的多才多艺。他的人格魅力,才是他光照千古的核心因素。

苏轼被后人尊称为“坡仙”,是说他有着超乎常人的豪放坦荡、洒脱旷达、乐观自强,景仰他在逆境面前从来不消沉,有着超强的自适能力,极善苦中作乐,始终傲视人生,为后人树起了一座精神丰碑。

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所作的小令《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就充分体现了“坡仙”极具魅力的人格和情怀。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苏轼〔宋代〕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首词的大意,拙译如下:

游览蕲水清泉寺,寺庙紧临兰溪,而且溪水罕见地由东向西流淌。

山脚下清新的兰草幼芽浸润在清澈的兰溪水中。

松林中细碎的沙石小路被雨水冲洗得纤尘不染。

暮色中细雨潇潇绵绵不绝杜鹃鸟啼叫空灵悦耳。

谁说是人生老去就不可能再有青春年少的气象?

你年寺门前欢快的兰溪就能由东向西倒着流淌。

所以切莫要年老了就悲叹那些飞逝而去的时光!

这首小令,是"坡仙"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遭受第一次人生重大挫折后所写。

黄州(今湖北黄冈)任职期间,苏东坡毫不顾忌物质生活的困顿艰难,始终以洒脱超然的气度应对政治上的挫折和生活上的清贫,自号"东坡居士",写下了多篇脍炙人口、给人启迪的著名词章。

词的上阕描写雨中的南方初春,兰溪风光幽雅,景色明丽,格调清新自然。从中可以看出“坡仙”在逆境中并无丝毫的消沉失意,而是充满了轻松惬意的格调,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体现了他超强的自适和自处能力,以及高雅淡泊的人生境界。“松间沙路净无泥”,喻示着他高洁的心灵和高贵的气度。

词的下阕,由境入理。大自然之美带来的清新和愉悦,以及兰溪由由东向西流淌的独特景致,自然而然地勾起了“坡仙”的哲思。

溪水西流的独特景致,与古人“人生长恨水长东”“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的常理相对应,由此词人发出了给人启迪、催人振奋的反问式议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洒脱情怀,政治上失意后积极乐观、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催人奋进,激动人心。

末尾一句中的“白发”、“黄鸡”,是借白居易《醉歌》中:“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来比喻世事匆促,时光流逝,老之已至。

此处“坡仙”反其意而用之,以高昂向上的态度,呼吁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的悲凉感叹。这是“坡仙”不服衰老的宣言,是对生活和未来的高调向往和追求,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在贬谪生活中,能一反哀叹迟暮的低沉之调,发出如此乐观自强的呼唤,完美地体现出苏轼超强的自适自处能力,以及他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品格和情怀。

因为在“坡仙”看来,青春可以永驻。只要心不老,青春就永远不会老去。老去的,只是岁月本身。壮哉“坡仙”!

苏轼被誉为什么称号,苏轼雅称什么(1)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