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被称为什么之一,苏轼他被世人誉为什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23 07:54:42

明月几时有;春宵一刻值千金;欲把西湖比西子;天涯何处无芳草;

腹有诗书气自华;大江东去浪淘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你一定听过这些美丽的诗句?但你知道是谁写的吗?

没错,他就是东坡肉的创始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苏东坡)。

苏轼被称为什么之一,苏轼他被世人誉为什么(1)

《三字经》

你知道《三字经》中的这句话说的是谁吗? 没错,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

苏洵有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并称为“三苏”,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苏家占3个席位。

苏轼面对人生,他以儒家的思想正视人生,以道家的思想简化人生,以佛家的思想看淡人生,完善了自我的人格,做到了入世又出世,既接受了现实,又超然物外,总能在最低的境遇,活出最高的境界。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轼被称为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出生于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的人生路线图

苏轼被称为什么之一,苏轼他被世人誉为什么(2)

1057年,苏轼与苏辙一同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乙科第二名,被赐进士及第。

1057年,20岁的苏轼带着弟弟进京赶考。这一年科考的主考官是大文豪欧阳修,副主考官是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

参加考试的学生有哪些?除了苏轼、苏辙,还有张载、程颢、程颐、曾巩、曾布、吕惠卿、章惇、王韶。这十人后来都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届科考,因此被称为“千年科举第一榜”。

考完阅卷,梅尧臣拿着一张试卷手舞足蹈。欧阳修接过一看,啧啧赞叹:“真是妙文啊!”他提起笔,立即想把此卷圈为“第一”。

正要下笔,他忽起一念:“这肯定是我弟子曾巩所写,我若将他圈为第一,其他人必会觉得不公。”

于是笔锋一转,将此卷定为“第二”。哪知解封一看,此卷作者竟是苏轼。

1059年,苏轼随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沿江东下,游历荆楚之地。

1061年,苏轼参加制科考试,位列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第三等,授大理评事,除签书凤翔府判官。

1066年,苏洵去世,苏轼回蜀守孝三年。

1070年,苏轼担任科举主考官。

1071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请求出京任职,被授为杭州通判。

1074年,苏轼调往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

1077年至1079年,在徐州任知州,修筑堤坝防洪水。

1079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1080年至1085年,在黄州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文赋,并涉足书法和绘画。

1085年,宋哲宗即位后,召还苏轼为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

1086年至1094年,在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任职,并继续从事文学艺术创作。

1094年至1097年,因反对新党而再次被贬惠州、儋州(海南岛)。

1100年,宋徽宗即位后,获赦北还。

1101年8月24日,苏轼病逝常州(今江苏常州),享年64岁。南宋时期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被称为什么之一,苏轼他被世人誉为什么(3)

公元1101年8月24日,苏轼生命垂危,他用微弱的声音说了四个字,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终极领悟,绝对高知高觉,人间顶级清醒……

他说:“着力即差。”说完就与世长辞了,这四个字是苏东坡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句话。

在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此时,只有他的好友,惟琳和尚和钱世雄陪在身边。苏轼一生很有佛缘,晚年更是希望归隐山林,一心向佛,不料在这归隐途中,身染重疾,眼看就要一命归西。

惟琳和尚俯身,半跪在他床边,高声喊道“端明(苏轼曾担任端明殿大学士),宜勿忘西方”。翻译成白话文,“苏兄,你一辈子礼佛,现在可别忘了,向西方极乐世界去呀!”

苏轼叹了口气,缓缓说道:“西方不无,但个里着力不得”。西方极乐世界,不是没有,但我使不上劲呀。苏轼用最后的力气,说出了人生最后一句话“着力即差”,随即闭上了眼睛。

他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谁都想去极乐世界,但这不是加把劲,靠努力就能去的。是啊,有些事,不是努力就可以的。很多时候,我们这样勉励自己,也这样告诉孩子。为了以后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一定要努力。似乎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过上想要的幸福生活。

可经历了很多世事无常,你也许会发现,很多时候都事与愿违。越是努力,越是使不上劲,越觉得痛苦,不但没有得到想要的幸福,反而把生活过的一地鸡毛。当然也不是不努力,而是不执念,不伤害自己,不深陷其中,努力之后,顺其自然。

自性的流露是不用著力的,但凡用力皆是刻意而为之,刻意而为的东西都是不长久,或者产生痛苦。

人,终是过客!

譬如,这条路,不通,就掉头转弯,自然而然,若是一味执念,着力太深,就撞墙了,必是痛苦。

人生,是一个剧本!

着力,即是当真,当真,便迷失了真我。

佛家讲不执着,一切随缘。道家讲道法自然。便是真正的人间清醒,高知高觉。

苏轼开局无敌,中晚期一路坎坷,然而命运坎坷并没有击垮苏轼,反而成就了苏轼,他的精彩人生从他贬谪开始正式拉开序幕,一路贬谪,一路高歌猛进,活出自我。许多人爱着苏东坡,爱他“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慷慨豪迈,爱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旷达乐观,爱他“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宁静超然,在诵读这些诗句的时候,我们仿佛在一刹那无比接近他的灵魂。苏轼一生经历艰辛,风雨飘摇,他的确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即使生活虐他千百遍,他也能以饱满的热忱投入生活。

我想,我们都曾自我怀疑过。苏轼的一生大起大落,东坡居士,用生命中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终极领悟。做事,交友,婚姻皆是如此。刻意与不刻意即有为与无为的真义,凡事不刻意,人生才如意。不与任何外物相抵触,是虚空的最高境界;不与任何事物相违逆,是精粹的最高境界。

正如弘一法师警醒世人:真的不忍心告诉你,这个世界只是一场梦。你一辈子执着的子女亲人,只是你的一个缘。你一辈子放不下的家庭,只是你生命里的一个驿站。你所追逐的感情和名利,只是自我意识的幻影。当梦醒来时,空空如也。满世界都是你的,整个世界都又是空的。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苏轼被称为什么之一,苏轼他被世人誉为什么(4)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