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盛唐气象里,以狗骂人,骂得格外宽豁、刚烈。生活在唐朝的狗,自然也成了卑劣下贱的代名词,盛世之下,难以遁形。唐代韩愈在《应科目与时人书》中说:“若俯首帖耳,摇尾乞怜者,非我之志也。”狗在主人面前摇首摆性,本是动物天性,但是,在韩愈看来,这种天性却与那些阿谀奉承、巴结讨好上司的谄媚形象联系在一起了。
宋元以降,狗背负的污名彻底没有了改观的可能。俗文学发展迅猛,戏剧小说中“狗骂”随市井烟火,走向自由、低俗,骂出酣畅淋漓的境界。
元代以后,文人笔下狗的形象几乎都与卑鄙无耻、肮脏、下流之类联系在一起。一些褒义词也变成了贬义词,而新增的词也多为负面意义。如狗行狼心、狗油、狼心狗肺、狗改不了吃屎等等,都是这一时期新兴的和狗有关的词。
在所有时代里,我们都热衷用禽兽骂人,狗是最不幸的,在人类过完嘴瘾后,狗就彻底沦为卑贱的文化形象。
至于更深层次的原因,学者们认为:一是人类文化从动物崇拜到人本位思想确立这一发展规律的反映;二是狗在农耕时代作用很小,主要被人们用来看家护院,并不像游牧民族那样是人们一起劳动的伙伴,这决定了狗在农耕时代的地位低下。
时过境迁,随着饲养宠物狗的人越来越多,狗也被许多人视为家庭中的一员。体现在现代汉语中,狗的形象也出现了微妙变化,比如有了“狗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之说,“狗狗”一词也给人一种萌萌的感觉。
时尚的人们也乐于以狗自比。遇见成双成对的人恩爱满天秀,他们悻然自叹一声“单身狗”。深夜走出写字楼,他们拍下照片,发在朋友圈里,这是“加班狗”的日常。
(本文图片为网络资料)